诗词五首教学的设计的的教案.docVIP

诗词五首教学的设计的的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五首教学的设计的的教案

诗词五首——《饮酒》《归园田居》《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设计: 1、诵读品味 2、想象联想 3、扩写诗歌 课前活动设计: 课前任选一名诗人,每人准备一首古诗,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饮酒 陶渊明 一、 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 回顾作者简介,背诵有关作品,体会诗人的心境及生活态度 1、《桃花源记》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明确: 庐 喧 篱 的读音 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四、 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叙述、议论] 思考: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 写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后六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神来之笔:写景]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 [想象采菊老人悠然自得的神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秋日夕照图 描写]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联系:〈〈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对比:〈〈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句:抒情] “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朴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五、 总结扩展: 1、 背诵诗歌,将此诗扩写为一篇散文 2、 扩展阅读:思考:这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趣。 归园田居 [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归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一、 作者简介:[学生查阅资料,老师补充] 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体会孟浩然的思想情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敞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欣赏: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