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江 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 恩 江 西 和州 1958年开始的大饥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远警示着子孙万代。 我的故乡安徽省在近代历史上战乱频仍,自然灾害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是太平天国运动与清廷的主战场,复又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横贯皖境东西的长江、黄河泛滥成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安徽大地成为苦难的大地,安徽人民成为苦难的人民。苦难的土地与苦难的人民,遂产生了陈独秀、王明、王稼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他们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动与投身革命运动,以期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全国解放,自1956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人民开始陷入饥饿与死亡之境地。其中安徽省最为悲惨,历史上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在安徽出现。在我母亲和县螺百乡就有万人坑证明这场惨剧。 与撰写《难忘的记忆——安徽无为共产风纪实》丁人卜先生的家乡毗邻之长江北岸和县,是我祖辈居住、生长的地方。和县历史上名和州。现代考古发现的和县山顶洞人,说明和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蓝;邻县含山的凌家滩文明证明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文明的曙光,被学者认为是河姆度文明的源流,实在是故乡的骄傲。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地就在乌江镇境内。刘禹锡在此作《陋室铭》传颂千古;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的天门山也在此地,现在称东梁山、西梁山,在长江北岸的称西梁山,在长江南岸的称东梁山;当代草圣林散之就是和县乌江镇人;和县从西到东依长江而设,东与江苏南京地区接壤,西与无为县相连,南与芜湖市、马鞍山市相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作层深达1米,堪称膏腴之地。并有巢湖、长江灌溉之利。只要撒下种子就能丰收,与周边县共同造就芜湖的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地位。 就是这方鱼米之乡,据乡人回忆自1956年开始的合作化运动,由于官员们横征暴敛,粮食开始紧张起来,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饥荒迫使安徽的执政者制订将江北几县饥民部分向皖南移民的决策。而此时正是制定大跃进政策的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之前的该年3月,我的乡亲们刚过完旧历新年,父辈居住的白桥公社吴家寨七甲、二甲、六甲三个自然村合计总人口八百,紧急安排八十人向皖南山区的祁门县芦溪乡移民。我的一位堂叔吴明贵,这位志愿军赴朝参战并代理过高炮排长,原已分配到县交通局工作,为了乡亲他毅然回乡带领八十人,与妻子怀抱刚出生的儿子一路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向祁门县芦溪公社走来。我爷爷吴道旺、奶奶郭殿兰与我大伯吴明祥、姑姑吴明英、大伯之子吴丰龙一起来到祁门芦溪,老家还有我父亲吴明玉以及少年的叔叔吴明瑞。爷爷吴道旺惦记在老家的我父、我叔,不久独自背着一件棉被返回吴家寨,因一路饥饿,回到老家也没有吃食,三天后死去。父亲含悲草草掩埋了爷爷后,带着我叔叔向祁门县赶去。到了山高林密之地的芦溪公社后,感觉该地生活也是困苦得很,加上由于父亲和叔叔不是政府组织的移民,上不了户口,迫使他在三天后带着叔叔于1958年夏季来到景德镇。到达景德镇已是傍晚时分,兄弟二人蜷缩在百货大楼门口,引来许多围观之人,不久就有干部模样的人领着父亲、叔叔到石狮埠粮站过了一夜。第二天,父亲被分配至十八桥的第二制米厂,叔叔不久上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我母亲一家也是和县螺百乡移民祁门县的,也是不堪祁门县的生活困苦和从平原到山区的不习惯,与我外公、外婆及我姨等人来到景德镇,在光明瓷厂做工。 移民皖南的江北人,以后大都陆续来到景德镇及周边地区。这是从皖南过来的一路人。还有一路是在长江沿岸坐船到达江西的九江上岸后,沿鄱阳湖周边扩散,并沿赣江到达吉安、赣州等地。 我母亲王章英前不久曾说:开始到江西这边来,生活非常好,大米饭管够,油条二分钱一根,还发工资,但不久由于各省饥民大量涌来,生活开始紧张起来。不久前,我舅母来到景德镇探亲,对我说当时公共食堂大半年开不了伙,农民只得往江西跑。江西在那个时期成为外省饥民的生命绿洲。 据景德镇市老干部张友邦回忆,面对蜂拥而来的饥民,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赵渊对各级干部说:对这些落难的人要给饭吃。他多次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说,对所有难民全部接收,各级政府要妥善安置,来了多少接受多少。最近看到原中共景德镇市委办公室主任占起泽回忆录一篇文章《老市委书记赵渊与景德镇》里说:“全国性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一大二公造成的困难,不是一个地区能够顶住的,但赵渊同志为此却付出了不少心血,努力解决这些并非人人皆知的难题。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身体力行大办农业,市委机关干部人人种菜养猪……少年时,奶奶曾对我说过一件事,在她因饥饿前往景德镇途中,有干部看到既无钱又无粮票的奶奶在饭店门口徘徊时,马上买饭给奶奶吃。我父亲也多次地说,奶奶他们在安徽祁门因缺粮曾多次来景德镇渡过最困难的时期,父亲单位的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