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0517通俗说唱教化
4.戏剧、小说、说唱艺术的教化
(1)戏剧
(2)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传统价值观的通俗化(《京本通俗小说》)
明代的通俗小说:“触里耳而振恒心”(《三国演义》、《水浒传》)
讲史、公案、神魔、人情
清代通俗小说
(3)说唱艺术
唐宋以来平民文化的繁荣和通俗文艺的兴盛
明代说书先生莫后光、柳敬亭
主要参考文献
(日)田仲一成著,云贵彬、于允译:《中国的宗族与戏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吴毓华编:见《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全集第7册》,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
黄书光主编:《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G779.2)
第三章 戏剧、小说以及通俗说唱艺术的教化
第一节 戏剧:化俗导愚的无形教科书
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舂祈秋报,娱神庆丰,在先秦时期即已成为民间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孔子就曾留下年终报赛活动使得“一国之人皆若狂”的记载。①但在那时,社祭的宗教味道还比较浓厚,各种戏剧表演的目的主要是“吁天降神”。直至唐代后期,一部分地区才开始出现向世俗化、戏剧化转变的趋向,人们才开始赋予戏剧人间的意义。宋元之际,民间杂神淫祠广为兴起,社火与庙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祭祀礼仪愈来愈显示出娱乐化、戏剧化的倾向,戏剧开始作为一种成熟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出现在舞台上。明清之后,乡村戏剧的世俗性和娱乐性更是有了喧宾夺主的势头,已经成为组织者教化乡村民众、维持乡村秩序的工具。
一、民间戏剧的教化作用
在中国古代社会,戏剧对于社会历史知识在下层的传播和对下层民众文化性格的塑造方面都起着莫大作用。戏剧的教化功能秉承了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唐代段安节认为戏剧“上可以吁天降神,下可以遗风变俗”,((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原序,吴毓华编:见《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第3页)所谓遗风变俗所指的就是戏曲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广大下层民众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看戏就成为他们接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即所谓“观戏如读书”。清代刘继庄曾说“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歌唱看戏者。”((清)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卷二,中华书局1957年)正是因为民间戏剧的存在,许多民众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但仍然知道谁是忠臣良将,谁是奸党佞臣,懂得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基本的传统伦理道德。
明代中后期演出最多、对民众影响最大的戏剧当数目连戏。 目连原是一位高僧,曾将其母从地狱中救出,又为再生成狗的母亲诵经七天七夜,使她恢复人形,并将其送人天界。传说目连到地狱寻找母亲时,用锡杖将地狱之门打破,救出了关在里面的很多孤魂冤鬼,所以被看成是冤魂的拯救者。《目连救母》在北宋时就在江南乡村流行,通常是连演七天。现存最老的剧本是明代后期万历十年(1582年)由徽州人郑之珍(1518—1595年)编纂的《目连救母劝善记》。郑之珍是一个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但却失意于科场的下层文人,他在自序其创作缘起时说:
余不敏,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以文不趋时,而志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游心于方外。时寓秋浦之剡溪,乃取目连救母之事,编为《劝善记》三册。敷之声歌,使有耳者之共闻;著之形象,使有目者之共观。至于离合悲欢,抑扬劝惩,不惟中人之能知,虽愚夫愚妇,靡不悚恻涕违,感悟通晓矣,不将为劝善之一助乎?①
可见,虽然郑之珍失意于科场,无意仕进,且常常流连于“方外”,但他作为一个儒学知识分子的教化万民的使命感并没有失落,他希望通过对目连戏的改编能化俗导愚。他的改编使得该戏原有宗教味道减弱,人格化和世俗化的色彩增加。
首先,郑本将连演七天的剧本缩短至三天。在明代,乡村中具有影响的人,如地方官员、乡绅、地主等大概认为七天本戏剧时间太长也浪费财力,而且耽误正常劳动时间,因为七月半正是农忙的季节。那么?如何缩短时间呢?郑本的方法是“砍掉”祭祀要素来缩短时间。如梁武帝与皇后的故事,本是从孤魂祭祀中常用的“梁王宝忏”派生出来的;从《唐太宗游地府》的“刘全进果”发展而来的女吊死鬼的故事;破地狱的赞、孤魂的诗和各种场面用的诗赞体七言诗等,这些内容统统被删掉,从而大大削弱了整个剧的宗教气氛。其次,郑本将作品改为宗族的家庭伦理剧。郑本安排了主人公罗卜的未婚妻曹赛英这个角色,从而将整个故事置于家庭的背景中,内容也从目连戏的赞美孝子扩展到赞美贞妇。以上种种改变,使得整个戏的立意发生根本的转化,即从宗教的尊佛转向世俗的劝善惩恶。后人对之高度评价,认为虽然目连救母“事怪说诞”,“智士弗道”’“然以正法眼观,则志于劝善是第一家。故其爱敬君亲,崇尚节义,层见叠出。其与高则诚君伯皆劝孝,丘文庄公五伦辅治,同一心也”。②在此,评家把一部佛教教化剧与宣扬节孝的著名家庭伦理剧《琵琶记》和《五伦全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化妆品销售系统研究与实现.doc
- 01箔式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性能.doc
- 1 故都秋.doc
- 1-2岁宝宝喜欢绘本.docx
- 1-3 解决倍数是小数实际问题 备课记录薄2.doc
- 100测评网2010高三语文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doc
- 100本最棒绘本.doc
- 12 运动描述.doc
- 13、第十三章 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繁荣兴盛.doc
- 1张光位图 让你拍出经典名画风格摄影作品 组图.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T_HNTI 030—2020_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技术规范.pdf VIP
- 报关原理与实务(第二版)(第5章)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ppt VIP
- 2025年滨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基于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设计.docx
- Q/GDW1827-2013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pdf VIP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pptx VIP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手册.doc VIP
- 教育行业AI大模型设计方案【231页WORD】.docx VIP
- 2024医保物价培训.pptx VIP
- 屋顶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