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公司律》历史考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公司律》历史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法制史学科考试论文 题目: 晚清《公司律》的历史考察 法 学院 经济法 专业 硕士2012 级 学 号 2012100573 姓 名 陈佩娜 联系方式 peina535@163.com 评阅成绩 完成日期 2012 年 11 月 晚清《公司律》的历史考察 陈佩娜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省史利今,中国近代公司立法进程反映20世纪的中国在开启法制现代化路途上移植西方与结合本土并举的特点。虽然近代晚清公司立法的重要法律法规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框架,但梳理其整个立法过程与实施效果能有所裨益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公司法制建设。 [关键词] 公司;公司律;历史考察 一、 立法起点:清末制颁《公司律》的历史背景 刚愎自用的清末统治者推行的锁国政策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不得不改弦易辙,中国已经走到了历史大剧变的关口。无论情愿不情愿,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极富侵略扩张性的资本经济两相对峙时,弱势文明总得落败并开始一段向强势文明学习、模仿并企求超越的进程。公司制度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发展的产物、一种高效用的经济组织形式,也在这一进程中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并开始在这股瓦解小农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大潮中渗透、扎根。 桑巴克曾说,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通性是“从权力得到财富”。[1]在一个人治色彩深厚的专制政权体制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必然难以自由发展,其兴衰一开始就牢牢地掌控在清朝官僚的手中,并注定命运多舛。于是,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派官僚的一手操控下,公司制度在晚清时期最初以 “官督商办”的模式获得了合法地位。所谓“合法”,仅指受到官方的认可,并非出台了成文法律规范加以规制和保障;实际上这个时期,一切萌芽状态的公司企业的运作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环境。 以“官督商办”的面目出现的公司企业与经济自由、平等的原则背道而行,其实质是民间资本依附于当权官僚下的畸形运作。清末一切变法图新只是缓兵之计,除了维护专制统治外无一丝改革愿望和诚意。洋务派行政式管理下的官督商办公司企业难以承担实现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最先一批参加公司企业式的资本运营的商人在国门刚开之际,逐渐接受公司制度这一新事物,也痛感缺乏法律规制保障下的公司企业运作之举步维艰。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结束,洋务派官僚操纵下的“官督商办”企业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历史呼唤新的有效用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由于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使外国公司企业免去“无法可依”的困扰,外商可以依据本国公司法等法律保护自身利益。既然腐朽的清政府无法实现制度上的供给,民间资本只能依靠中国传统商业习惯来组织公司企业。然而,狭缝中生存的民间资本对成文法的呼唤并不是清政府出台《公司律》的直接动因。19世纪末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在公司法等领域的“裸法”状态也大大损害了外商的利益,例如华商附股的问题。于是,列强恩威并重:以放弃领事裁判权诱之,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懦弱的清政府出台以《公司律》为主的一系列商事法律制度。 二、《公司律》的主要内容 清廷商部于1903年8月(光绪二十九年七月)成立,载振临危受命,上任商部尚书,伍廷芳、陈璧则分别为左、右侍郎。随后,商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仓促拟订了《商人通则》和《公司律》,以求应付时需。这两部法律构成了1904年颁布实施的大清《商律》。其中,《商人通例》主要规定商法的总则性问题,《公司律》主要是创制具体的公司制度内容。钦定大清《商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设立公司制度的法律,是近代中国公司立法的起点。  各类公司名称 公司定义 公司性质 合资公司 系二人或二人以上集资营业公取一名者 无限责任 合资有限公司 系二人或二人以上集资营业,声明以所集资本为限者 有限责任 股份公司 系七人或七人以上创办集资营业者 无限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 系七人或七人以上创办集资营业并声明资本若干以此为限者 有限责任 为了使《公司律》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清廷还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包括:1903年的《重订铁路简明章程》,1904年《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矿务暂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1907年《大清国矿务正章》等。这些法规分别就公司设立注册的主管机构、注册的程序、费用,以及各类公司的股权安排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另外,清政府商部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工商、鼓励商人投资的政策。时人曾感叹:“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一扫数千年贱商之陋习,斯诚稀世之创举。”[2] 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