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胸部外伤影像学诊断_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胸部外伤影像学诊断_精品

* * * * 部分肺气囊为什么6小时左右能消失? 查阅郭启勇主编《实用放射学》肺气囊最快6小时左右能消失。 按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理论,肺撕裂伤后不可能6小时左右痊愈使肺气囊肿消失。 如何解释部分病例肺气囊肿6小时左右影像学会消失呢? 个人观点:气囊腔的改变,取决于囊内压与周围组织的压力平衡。 在囊腔形成后,如果周围肺组织继续渗出或出血,则周围组织的压力加大,当大于囊内压时,则囊腔变小,甚至消失,但撕裂伤不会消失;反之,如果周围肺组织渗出或出血吸收减少,使周围组织的压力减小,如果小于囊内压,则囊腔可能增大。 有文献报道,外伤当天CT检查,仅见一个气囊肿,而三天后,出现三个气囊肿,本人认为与之相关。 * 肺气囊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吸收? 关于肺撕裂伤的吸收时间主要取决于囊腔的内容物,病灶的大小及是否有并发症; 气液囊腔、气囊腔及直径小于2.0cm的血肿多在4周内吸收;直径大于2.0cm的血肿多在4~5月内吸收;若合并感染则吸收时间延长。 本病应与肺囊肿、肺隔离征、肺脓肿、结核球、周围型肺癌等相鉴别。 * * * * * * * * * * 六、气管和支气管裂伤 1、好发部位:以主支气管裂伤多见。多发生于隆突下1~2cm处。 2、致病因素:通常发生于汽车事故中胸壁的闭合性损伤。成人常伴有第1~3肋骨和胸骨的骨折。 X线表现: 1、裂伤程度不同其表现亦不相同,轻度裂伤可无异常;部分在质量良好的X线片上亦可以显示支气管壁外围有透亮的气体影。 2、严重裂伤时可有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 3、完全断离则引起一侧肺不张,不张的肺下坠于胸腔下部。 4、如断端有移位,可表现透亮的支气管腔有成角变形,甚至中断。 * CT和纤支镜检查对发现裂伤较为重要 * * 气管和支气管裂伤的如X线表现直接征象非常细微,而易漏诊;以下表现具有提示价值: 1、第1~3前肋或胸骨骨折; 2、纵隔及皮下气肿明显而无胸腔积液; 3、张力性气胸或气胸经闭式引流术治疗后仍不能复张。 4、CT、MRI、支气管镜能够进一步诊断。 * * * 七、纵隔气肿及血肿 X线:正位见纵隔两旁平行于纵隔的气带样影;侧位主要位于胸骨后。血肿少量时无异常,量多时对称性或局限性纵隔增宽。 CT:对于纵隔和皮下气肿敏感于X线,也能观察到纵隔内积血,呈高密度,变换体位可有流动性。 * * * * * 八、外伤性膈疝 1、直接和间接伤引起膈肌破裂,网膜,胃肠道,脾脏和肾脏等入胸腔;以左膈多见。 2、胸片表现“膈肌”升高,在透视下见患侧吸气时升高,呼气时下降,类似膈肌矛盾运动。 3、个人认为:影像动态变化快,患侧“膈肌”在仰卧位升高比健侧显著亦有助于诊断。 4、具备第2或第3条其一,可建议消化道造影或CT检查。 5、如疝入为胃、小肠、结肠空腔脏器,消化道造影诊断不难;而日常工作中服产气剂或结肠内注气亦能达到一定诊断目的。 6、如疑疝入脾脏、肝脏、肾脏等实质性脏器可行CT检查。 * * * * * 感谢各位老师聆听 * 胸部外伤影像诊断 蒋葆华 分类 一、胸壁伤 二、胸部异物 三、气胸、胸腔积液及液气胸 四、 肺挫伤 五、肺撕裂伤和血肿 六、气管和支气管裂伤 七、纵隔气肿及血肿 八、外伤性膈疝 * 胸部外伤 胸部外伤比较常见,可由车祸、挤压伤、刀伤、火器伤和爆炸伤引起胸壁、胸膜、气管支气管、肺、纵隔和膈肌损伤。 一、 胸壁伤 以肋骨和胸骨骨折常见; 好发于3-10肋骨,多发生于腋段和后段; 后段肋骨或骨折错位较明显,X线诊断较容易; 如发生于腋段(常规正位片重叠多),前段(肋骨薄而扁)加之错位不明显者,平片易漏诊; 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的胸部外伤,产生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肺出血等使骨折线显示不清,亦是漏诊原因。 * * * * * * * * * 关于肋骨骨折的影像处理体会 1.胸部外伤病人常规摄正位胸片和患侧肋骨斜位片,斜位倾斜角度为压痛点切线位。 2.阅片时须结合病史,并做体格检查,如胸廓挤压试验(±)、压痛点的位置; 3.重视与局部胸壁软组织增厚、盘状肺不张、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纵隔气肿和肺出血等胸部合并症之间的联系。 4.透视下转换体位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胸部压痛点进行重点观察。 5. 常规正位胸片上肋骨骨折显示不明显,但透视下转换体位后能发现骨折, 则需透视下定位采集图像,以留下客观依据。 6. 经过胸部X线片和透视未发现阳性结果, X线诊断报告中体现出短期复查。 7.对于高度怀疑有骨折, X线平片显示阴性,可能涉及纠纷者,建议螺旋CT薄层扫描,必要时3D重建。 * * 三、气胸、胸腔积液及液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