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网上征求意见稿)
概述
目的
本指导原则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研究者在规划、设计、实施和监督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以下简称:抗菌药物折点)研究和敏感标准制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使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得以更好更早地用于临床治疗。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全身用药的创新性抗菌药物的临床试验。
意义
抗菌药物折点(breakpoint)用来判断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中介或耐药,其结果是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病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我国目前还没有折点制定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所采用的折点多是国际已有的标准,但对于自主研发的I类新抗菌药物等,无国际折点参考。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以制定药敏折点,保障临床医生能根据正确的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基本研究过程及与抗菌药物研发的整体关系
抗菌药物折点的确立涉及临床前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临床各期研究等多个药物研发环节,是新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折点研究贯穿新药研究全过程,其研究原理可以概括为:在了解药物自身的抗菌特点、对各种致病菌作用强弱后,通过体外和动物试验,或直接通过动物试验,建立PK/PD指数及反映疗效的靶值。并利用此指数、靶值与人体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的特点,进而建立抗菌药物体外抑菌浓度与预期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对感染部位使用推荐药物剂量时,该致病菌株能被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所抑制的浓度。
折点制定过程中,有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其他研究项目。如:菌株的MIC值、药物杀菌曲线、抗生素后效应值、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人体药代参数等。当使用外来数据时,首先要求数据可溯源。其次,测定、分析方法符合折点制定的要求。如:MIC测定所用方法相同、测定范围需涵盖整个MIC分布;杀菌曲线图能反映出完整的药物浓度对杀菌速率的影响等。
应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新抗菌药物折点研究,目前仅限定为抗细菌药物,创新抗真菌药物也可参照。
实验室要求
实验室资质
获得有质控和质量保证的各项试验结果是确定准确折点的基础。
对于开展体外药效学研究的实验室,在进行折点相关的微生物实验时,需要全程伴随质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使获得的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对于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室,包括生物样品分析、药代动力学统计分析等,同样应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进行感染动物PK/PD指数及靶值确定的动物实验室应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从事感染动物研究的实验室。
具体要求可参照各项试验相关的指导原则。
人员资质
各项实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实验技能与工作经历,应经过GCP培训并获得证书。经过其所从事专业的培训,具有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能力或获得相关证书。如:从事动物试验的人员应具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等。了解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
(三)统计与数据管理
执行《抗菌药物临床试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统计分析与数据管理的各项规定。
(四)注意事项/问题处理
折点建立需运用体外、动物药代、药效、人体药代、临床疗效等多种数据,这些数据伴随着药物研发逐步积累。多来源的数据可增加代表性与可靠性,但同时也对数据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而,药物研发者应在早期对折点建立方法详细了解,每一阶段的研究研究中,除应符合个阶段研究要求,还需考虑最终数据的统合,制定较为统一的研究方案与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使研发过程中更多的数据可纳入到折点制定中来。如:在早期体外药效学研究中,即开展MIC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最终确定适合研发药物的测定方法并在以后的研究中保持一致。再如:临床研究的同时开展患者PK/PD研究或PPK研究,同时获得多方数据。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Ecoff)的建立
菌株要求
由于临床微生物存在着耐药的变迁和区域的差异,测试菌株应为近3年内临床分离非重复菌株(一些收集困难的菌种可考虑5年内的临床分离株)。来自3个或以上有代表性地区。针对该抗菌药物抗菌谱中的临床常见致病菌种,以种为单元进行统计分析。理论上,同一属或科的不同菌种间,如MIC众数相差在2倍或以内,可合并统计。考虑到实用性,也可参考CLSI()和EUCAST()的细菌分组方式,每组为一统计单元。每单元进入统计的野生型株数不少于100株,其中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等单元,由于其中包含的菌属、菌种较多,每单元测定菌株数一般不少于300株。葡萄球菌属应包含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测定方法
按照CLSI和EUCAST有关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稀释法要求,采用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进行MIC测定。之前药效学研究如已证明2种测定方法无显著差异,可任选一种方法;如之前未做方法学比较研究,需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