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共60张PPT).ppt

哲学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共60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共60张PPT)

注意:正确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但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依赖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创造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深化整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人的思想、主观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2016课标Ⅲ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016江苏32)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8(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3).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 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辽宁省鞍山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讲话中指出: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 ①党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 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 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 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 ,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 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 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 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