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节 单室模型.ppt
第八章 单室模型;第一节 静脉注射;2、模型的求解;;3、基本参数(k和C0)求解;最小二乘法:
(线性回归法);4、其它参数的求解;t1/2的临床意义:
(1)是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药物在机体贮留的时间。
(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的药量和给药方法而改变。
(3)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药物的半衰期会发生改变。;表观分布容积(V)
;Drug with low Vd;Drug with high Vd;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清除率(Cl);尿药排泄数据;二、尿药排泄数据; k=ke+knr;药物应主要经肾排泄,
药物较多以原型经肾排泄,且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1.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法);速度方程: ; 作 图;速度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2、尿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亏量法);当 时,有;; 其中, 为肾排泄率,肾排泄途径占药物总消除的比率。;将以下两式相减:
;
;亏量法作图;亏量法与尿药数据排泄法比较;单室模型静注动力学参数求法小结:;3、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即肾清除率为尿药排泄速度常数与表观分布容积的乘积。
所有的清除率都等于速率常数与表观分布容积的乘积。;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习题;3.某药静脉注射300mg后的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为:C=78e-0.46t,
式中C的单位是ug/ml,t为小时。求t1/2、V、4小时的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降至2ug/m1的时间。
(1.5h,3.85L.12.4ug/ml,8h)
4.某药t1/2=5h,30%原形从尿中排出.其余生物转化,求生物转化速率常数。 (0.097h-1)
5.氨苄西林的半衰期为1.2小时,给药后有50%的剂量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如病人的肾功能降低一半,则氨苄西林的半衰期是多少? (1.6小时);6. 某一体重50kg黑人妇女,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静注500mg万古霉索,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6.给一个50kg体重的患者静脉注射某抗生素6mg/kg,测得不同时期血药浓度如下:
;7.一志愿者静脉注射某药500mg后,在不同时间间隔从尿中收集的原型药物量如下:;第二节 静脉滴注;Constant infusion;一、血药浓度;在滴注时间T内(即0≤t≤T);2、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很重要喔!;3、稳态血药浓度;C-t曲线;4、达坪分数 与半衰期的关系;设t=nt1/2,则;掌握!;1;静脉滴注半衰期个数与达坪分数的关系;例4;例5;稳态血药浓度:
滴注经历10小时的血药浓度:; 例6;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稳态后停止静滴C-t曲线;1、稳态后停滴;稳态前停止后C-t曲线;2、稳态前停滴;例7;三、负荷剂量(Loading dose);静注首剂量后,接着以恒速静滴,体内药物经时过程可用以下公式描述:;;With loading dose;例8;例9;单室模型静注习题;第三节 一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一.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血药 浓度-时间关系;1.模型的建立;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3.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一)达峰时间tmax和血药峰浓度Cmax
1.求极值法;;由上式可知,药物的tmax由ka、k决定,与剂 量大小无关。;代入式;1.积分法;2.梯形法;1.残数法:;Ka/k3,且t充分大时(3-4个半衰期),;由此直线可求出吸收速率常数ka。;;残数法计算步骤:
(1)作lgC-t图
(2)用消除相(曲线尾段)几个点作直线求消除速率常数k
(3)直线外推得外推线,求吸收相各时间t1、t2、t3…
在外推线相应的外推浓度C1外推、C2外推、C3外推…
(4)外推浓度 — 实测浓度 = 残数浓度(Cr)
(5)作lgCr-t图的残数线,从残数线的斜率求出ka.;应用残数法注意事项:;2.W-N法(待吸收分数法);公式推导:;(其中Ct为t时的血药浓度);先求:;;所以:;两边乘以100,取对数;1. lgC-t图后段直线求k
2. 做C-t图,用梯形法求 和
3. 求出吸收分数
4. 以 对t作图,从斜率求出Ka。;参数计算的总结;二、血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堂在线 中医养生方法学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DB11 687-200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ocx VIP
- 空分安全操作规程.pdf VIP
- 食堂食材配送肉类禽类水产品食品配送供货渠道链方案.docx VIP
- GB50229-201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docx VIP
- TikTok Shop 2024年度报告-特看.pdf VIP
- 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2024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电工技术项目教程(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食堂食材配送肉类禽类水产品食品配送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