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县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多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故答案为C项。由材料信息可知,不仅政府鼓励早婚,民间习俗亦鼓励早婚,故A项错误;民间婚俗“女大三,抱金砖”,与政府政策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与民间婚俗对人口的影响,并未提到传统伦理观念,故D项错误。 3.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工具的重要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概念,“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则说明中国古代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模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必要性。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B、C项。 4. 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 A. 杜诗水排 B. 高转筒车 C. 马钧翻车 D. 风力水车 【答案】A 【解析】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B属于利用水力灌溉工具;C属于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D属于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故A正确。 5.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制度是均田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BC项排除;均田制不能克服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6.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指给稻田施肥),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指肥分)释化也。 图6 《天工开物》节选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来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从材料中的“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指肥分)释化也”来看,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明显;从图示来看,仍然保持唐朝时期曲辕犁的样式,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天工开物》出现时的明朝时期,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B、C、D项。 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在联系史实确定“铁犁牛耕开始出现”说法错误之后,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