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文科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人库红梅 审题人齐飞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答题时,严格按照题号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75分)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2. 下列关于唐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③设置市舶使管理港口贸易 ④使用筒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4. 秦入关中之初,实施一种叫“爰田制”的土地制度,将国家控制的“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并对“井田”征税,又摒弃耕种时“公田优先”的传统,充分考虑田土之美恶、劳逸之均衡、负担之平等,主张“爰田易居”。这反映了“爰田制”的实施 A. 是对西周“井田制”的复辟 B. 有利于调动耕作者的积极性 C. 使秦国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D. 大大扩充了秦国的统治疆域 5.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 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 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6.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7.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8. 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 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 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 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9.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 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走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虚伪的反映 11.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12.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13.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