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法律制度教学教材.ppt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581-618-907);本章阅读书目;2、隋朝的疆域;3、隋朝的大运河1;4、隋朝的大运河2; 隋朝的法律制度;三、隋律的创新
1、确立刑法体例12篇
北齐律十二篇: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开皇律十二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唐律十二篇:同隋律
2、刑罚上正式确立了封建五刑制
北魏律六刑:死、流、宫、徒、鞭、杖。
北周律五刑:死、流、徒、鞭、杖。
开皇律五刑:死、流、徒、杖、笞。; 3、将封建特权肯定下来
议 减 赎 当等
4、将“重罪十条”改称“十恶”
从北齐“重罪十条”到隋唐律“十恶”。变化在于A.从“罪”变“恶”;B,除“降”增“不睦”;c,三罪增“谋”。
永徽四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
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适用八议免死 B、应判死刑
C、可赦免 D、不适用自首; ㈡ 诉讼审判制度
除强调严格遵守司法诉讼程序外,还明确规定了逐级上诉和直诉申诉制度。各地“有枉屈县不理者,令以次经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诣阙申诉。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奏之” 。
对经县、郡、州及大理寺仍不能审理平决的重大冤屈案件,允许击登闻鼓直诉朝廷奏闻皇帝。 隋文帝尤其重视对死刑终审权的控制,多次强调死刑案件必须及时上报复审,并向皇帝奏裁核准;10、唐朝的疆域;11、唐朝都城长安;13、唐朝的丝绸之路; 唐朝的法律制度;二、唐律的制定
唐律从制定到修订再到最终完成,先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有一个不断修改和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其中以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四朝的立法最有代表性,因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武德律》—草创时期
武德元年,本着“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的立法宗旨,首先颁布“五十三条新格”,在此基础上,唐高祖又指派尚书左仆射裴寂等十五人,正式制定武德律令。 武德七年,新律令完成,由高祖下诏“颁行天下”。这次???撰定律令,大略以开皇为准” 。其中的《武德律》仍为十二篇五百条,无论篇目条文还是法典结构,基本都是照搬隋朝《开皇律》制定而成;2、《贞观律》—奠基时期
贞观律奠定了唐律的基础,与开皇律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贞观律》对《武德律》的调整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增设了加役流
第二,区分两种不同的反逆罪,缩小了缘坐的范围,缩小判处死刑的数量。
第三,完善了一系列重要制度。;3、《永徽律》及其《律疏》—完备时期
《永徽律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
永徽三年,唐高宗决定编纂《永徽律疏》,原因有二:一、司法实践中各地在定罪量刑中出现了畸轻畸重的情形,也有必要颁布司法解释,以解决司法实践的问题;二、科举考试中有明法科一门,缺少统一标准,有必要颁布一个官方的解释,以作为考试的标准
永徽四年,《永徽律疏》完成,后人称其为《唐律疏议》 ;4、《开元律》及其《律疏》
《开元律》及《律疏》只是对《永徽律》及《律疏》作了个别字词的调整,无实质的修改。唐朝立法告一段落。
唐高宗时的《永徽律疏》完成后,继任的中宗、睿宗及武则天在位期间,都对律令格式进行过一些“删定” 。但是,就其对唐律的修订而言,并未取得什么立法成就。直到唐玄宗即位后,才重新对律令格式进行系统整理;唐律的体例:
(1)内容 12篇
今本《唐律》及其《律疏》名为《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卷五百零二条。
第一篇《名例》六卷五十七条。《名例》是整个法典的纲领和统率,主要规定了唐朝法定的罪名、刑名及定罪量刑的适用原则,集中体现了唐律的立法指导思想与法制指导原则。因此,它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对全律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篇《卫禁》二卷三十三条。故该篇主要是关于皇帝、宫殿、太庙、陵墓及关津、镇戍、边防、要塞等警卫守备方面的法律规定。其基本精神在于维护专制君主的人身安全与绝对权威,保障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第三篇《职制》三卷五十九条。该篇主要是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与编制、各级官吏的选拔、任用、违纪、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等行政方面的法律规定。其立法重点在于强化官吏职责,惩治职务犯罪。
第四篇《户婚》三卷四十六条。该篇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继承等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其立法精神在于保证国家赋役来源,维护民事法律关系与伦理道德秩序;第五篇《厩库》一卷二十八条。故该篇主要是关于牲畜饲养、畜牧管理、仓库保管、官物出纳等方面的法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