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风味学之化学篇教材课程.ppt
* * 2 阴离子抑制咸味 氯离子本身无味,对咸味抑制最小 较复杂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本身也产生味道 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中阴离子产生的肥皂味可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 * * 1.1.4 酸味和酸味物质 1 呈酸机理 (1)酸味是由H+刺激舌黏膜而引起的味感,H+是定味剂,A-是助味剂 (2)酸味的强度不与酸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3)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对酸味强度有影响 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 增加疏水性基团,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 * * 2 主要酸味剂 食醋 乳酸 柠檬酸 葡萄糖酸 δ-D-葡萄糖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可转变为葡萄糖酸 * * 1.1.5 涩味和涩味物质 1 涩味 涩味可以使口腔有干燥感觉,同时能使口腔组织粗糙收缩。 涩味通常是由于单宁或多酚与唾液中蛋白质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体而引起的 难溶解的蛋白质与唾液的蛋白质和粘多糖结合也产生涩味 * * 2 涩味成分 主要涩味物质是多酚类的化合物 单宁是最典型的涩味物 缩合度适中的单宁具有涩味 缩合度超过8个黄烷醇单体后,其溶解度大为降低,不再呈现涩味 明矾、醛类也具有涩味 * * 小问号 为什么有些人分不清涩味和苦味? 许多酚或单宁都可以引起涩味和苦味的感觉 涩味都是不好的吗? 涩味在特定的食物里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风味(茶) 为什么奶茶里没有涩味? (多酚和牛乳结合,涩味消失) 常用脱涩方法 焯水处理 在果汁中加入蛋白质,使单宁沉淀 提高原料采收时的成熟度 * * 1.1.6 辣味和辣味物质 一般调味料和蔬菜中存在某些化合物能引起特征的辣刺激感觉,这就是辣味。 1 辣味的呈味机理 辣味的刺激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触觉。 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团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团。 * * (1)热辣味(hotness) 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黏膜 如:红辣椒主要呈辣成分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 (2)辛辣味(pungency) 冲鼻的刺激性辣味,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刺激,常温下具有挥发性 如:姜、葱、蒜 * * 2 辣味物质 辣味料的辣味强度排序 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 辣味成分 非挥发性的:红辣椒、黑辣椒、生姜 挥发性的:芥末、辣椒、小萝卜、洋葱、水田芥菜、丁香 * * 人可以吃下多辣的辣椒? 咖喱和辣椒中的活跃成分是辣椒素,理论上,人吃下辣椒的最大极限是5克辣椒素。辣椒素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烧伤或是破坏其他组织,但是它对人类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相当于过敏反应,会让你不自觉地流泪、鼻涕,甚至出现身体痉挛或呼吸困难。 印度一位62岁的老人不久前挑战吃下上百个印度东北部山区盛产的一种红辣椒,这种魔鬼辣椒普通人添一下就感觉脑袋被炸掉一样,比普遍认为最辣的墨西哥红辣椒辣度高100倍!——《时尚健康》 * * 1.1.6 鲜味和鲜味物质 1 鲜味物的呈鲜机理 相同类型的鲜味物共存时,与受体结合时有竞争作用 不同类型的鲜味物共存时,有协同作用 如:味精和肌苷酸按1:5比例混合,其鲜味提高6倍 * * 2 呈鲜物质 (1)味精(谷氨酸钠) L-型谷氨酸钠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成分 D-型异构体则无鲜味 鲜味与其解离度无关 (2)鲜味核苷酸 主要的呈鲜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 肉中鲜味核苷酸主要是由肌肉中的ATP降解而产生 存放时间过长,肌苷酸变成无味的肌苷,进而变成呈苦味的次黄嘌呤 酵母水解物也是鲜味剂,其呈鲜成分是5’-核糖核苷酸 * * (3)其它鲜味剂 天然存在的某些肽类 如:谷胱甘肽,谷谷丝三肽 植物蛋白质和微生物核酸水解产生的鲜味剂 * * 1.1.7 清凉和清凉物质 当某些化学物质接触鼻腔或口腔组织刺激专门的味觉感受器时,会产生清凉的感觉,效果很类似薄荷、留兰香卷(叶)薄荷和冬青油等薄荷风味。 天然薄荷的芳香成分是樟脑 樟脑能产生薄荷味,特有樟脑味 物质吸热溶解产生清凉感 * * 1.2 食品的香气及呈香物质 香味是构成食品风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由挥发性香味物质刺激人的嗅觉感受器,由嗅觉细胞产生刺激后传递到大脑中枢神经而产生的反应。 挥发性香味物质→ 嗅觉感受器→ 嗅觉→ 大脑中枢神经→ 反应 1、阈值(threshlod) 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多种不同的呈香物质,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都是由多种呈香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配合恰当 诱人的香气;配合不当 异常气味) 香气值: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香气中起作用的数值,也叫发香值,香气值是呈香物质的浓度与它的阈值之比,即: * * 挥发性化合物(香味)的阈值远远小于味觉的阈值,但各种香味化合物的阈值相差很大(可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