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洲物流经济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下载可修改编辑! PAGE 长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与范围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具有得天独厚得江海交汇、南北居中得区位条件。 坦荡宽广的长江三角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形成过程,大体由三个方三面组成:一是作为长江三角洲主体的太湖平原形成;其次,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口的堆积;第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著名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长江口渔场均在其附近海域。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大陆海岸线近1000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宁波、舟山、南京、镇江等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沟通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人口3.5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半数的整个长江流域,市场极为广阔。 2、自然环境 长江三角洲处于亚热带的中、北部,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光、温、水分均较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46~50亿焦/平方米左右,在农作物生长旺盛的7~8月平均约为6亿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2 000~2 200小时,7~8月日照百分率可达到60%~70%。本区年平均气温14~17℃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20~250天,≥10℃的积温在4 600~5 300℃之间,持续日期为220~240天。从四季温度分析,本区农业具有多熟制的条件,但据以往实践如实行双季稻—越冬作物(麦类、油菜)三熟制,在季节上显得偏紧。本区各地年降水量在1000~1400毫米左右,春夏季节约占全年降水的60%~70%,在一般年份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由上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光、热、水资源丰沛,且季节配合好,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城市概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城市即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土地面积土地面积9 万9700平方公里,人口7447万人,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1 万2723亿元人民币,分别占中国大陆的1%、6.2%和16% ,区域内的人均GDP 已超过2000美元,为中国大陆平均的2.7 倍。按照中国大陆官学界的经济增长目标,到2005年,此一区域的GDP 将达到2 万5000亿元人民币(3250亿美元),略多于台湾2000年时的水平;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2015年GDP 将达到5 万亿元人民币(6500亿美元),超过台湾同期水平,人均GDP 将达到8000美元。在此过程中,7400万既有人口中的60% 将城市化,同时将新增外地常住人口2000万,使城市总人口增使三角洲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行车时间在四小时之内,从上海到各主要城市的行车时间将在三小时之内。 根据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规模、经济总量与财政实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人均GDP超过20000元,共包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六个城市; 第二层次——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共包括绍兴、南通、常州、嘉兴、扬州和镇江六个城市; 第三层次——国内生产总值低于500亿元、财政收入低于40亿元,共包括泰州、湖州、舟山三个城市 4.综合分析 第一层次――上海市经济总量稳居第一层次首位。在第一层次各城市中,上海市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头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2001年,上海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50.8亿元,财政收入1995.6亿元,分别占第一层次六城市合计的40.9%、6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382元,领先于第2位的无锡市6134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是高达40.3%,领先于第2位的南京市22.5个百分点。苏州市经济总量列上海之后居第2位,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60.3亿元,财政收入达208.9亿元。在第一层次其它各市中,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分别以1568.0亿元、1360.1亿元、1312.7亿元和1150.3亿元分别列经济总量的第3至第6位;南京、宁波、杭州和无锡分别列财政收入的第3至第6位,但城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