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比“对”更耐人寻味.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错”比“对”更耐人寻味

“错”比“对”更耐人寻味 “纠错”比“解题”更发人深省 ——基于《等腰三角形》教学行程中的思考与认识 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 郑瑄 315000 梁启超先生在《成败》一文[1]中写道:天下岂有终身不经失败之人哉!做过不如错过,错过不如错得多。失败者实天惠之学校也,能受此天惠与否,则亦视其人也已矣。 来自学生抑或教师的错误,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珍视的资源[2]。因为,由着这个错误的源头追索、反思,不仅能走出误区,而且还会另有一番风景豁然眼前,别有洞天。这是最为难得的。 笔者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行程中,碰到一些颇有意味的教学案例,在咀嚼、回味的同时,更有一些教学感悟和思想油然而生,如今撰文,以飨同仁。 1 一个定理的证明 1.1 来自教师的信息 笔者曾经作为评委参与了一场高级职称的评定。在说课这个环节中,参评教师拿到的题目是: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进行教学片断的说课。 根据当时的纪录:100%的教师都指出,定理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都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如图①):作∠A的平分线(教科书上的方法);约70%的教师指出,还有其它的辅助线添法,比如说作BC边上的高线;约4%的教师指出,辅助线的添法可以作∠A的平分线,也可以作BC边上的高线,但是作BC边上的中线是不行的;其中有一个教师指出,可以不添辅助线证明此定理。 1.2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态及其教学的导向 笔者在本节课教学的开课伊始,让全体同学动手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于是,各种各样的画法呈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当然,判定定理所昭示的方法也在其中。那么,画法的正确性必然是需要探究和论证的。怎么证明呢? 生甲:可以作△ABC的角平分线AD,然后利用AAS判定A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OK!(此举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认可,而且,受之启发跃跃欲试者纷然.) 生乙:还可以作BC边上的高线,也是利用AAS判定A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图① 师:很好!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丙(急切地):作BC边上的中线. 师:请同学们将丙同学提供的证明思路叙写出来. (很快的,有一股强烈的声音在涌动:不行,三角形的全等不能得证!因为现有的条件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众生(嚷嚷):老师,作中线不行啊! 师:作中线果然不行吗?作中线一定不行吗?作中线绝对不行吗??? (空气有些许沉寂,众生开始思索,继而有议论声起.) 生丁(沉吟地):我认为作中线也是可以的,只是略麻烦一些,需要证明两次全等. 生戊E、F,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E=DF,再分别利用HL证明△DEB≌△DFC、 △AED≌△AFD. 生庚:我认为,事实上戊同学和己同学的思路是一致的。 (众生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思考着……) 师:各位同学,事实上,不添辅助线也可以证明.(如图④) (众生期盼.) 师:在△ABC与△ACB中, ∠A=∠A BC=CB ∠B=∠C ∴△ABC≌△ACB(AAS) ∴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是等腰三角形 (哇!It is very interesting !) 图④ 图③ 2 “三线合一”引发的谬误和感悟 2.1 一个经典的错误 已知:如图⑤,在△ABC中,D为BC中点,AD平分∠BAC 求证:AD⊥BC 证明:∵AD为BC边上的中线,AD平分∠BAC(已知)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2 探究其实质 图⑤ 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根本观念——“天人合一”,那是一种完美的境界。笔者以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那也是一种十分优美的意境。 事实上,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种极其直观、对称的美感是认同而接受的,而且,它可以替代以往冗长的全等证明,充分彰显了数学的简洁之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有时会陷入一种混乱状态,原因就是对其实质的理解产生模糊,“三线合一”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等腰三角形。 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新的命题: 在△AB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