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教学案例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案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地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加强逻辑推理的力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意识经验基础之上. 我按此要求,本节课教学主要模式为问题式教学与探索性学习. 从简单的问题引入,以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为情形,过渡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的探索. 学生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最后总结得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 通过练习,学会用此结论去解决简的实际问题.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时知道,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你们还记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吗?
生1:知道. 有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边、角角边等判定方法.
生2:(补充)如果是直角三角形还有“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师:以上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全面.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你们能把它口述出来吗?
生: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反思:情境导入的目的是设疑激趣.这里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相关联的情景之中.]
师:根据这个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求三个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这个过程显然较复杂. 请同学们类比一下,我们能不能像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那样,用较少的条件去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若能,你认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1:(用迟疑的口语)可能是有三角对应相等就满足了吧?
生2:至少需要有三边对应成比例吧?
……
[反思:在这里,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把结论过早的告诉学生,引起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多问多思,主动参与.]
师:刚才同学们不能作出肯定地回答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内容我们还没学到. 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我们首先从角开始探索,请每位同学在准备好的一张纸上,画出一个△ABC,使得∠BAC=600,并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
生:(通过观察自己和同学画的)不一定相似,因为我们之间画出的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明显不相同.
师:那我们由此可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生1: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不能作为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生2:我认为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反思:在这里我降低了探索问题的难度,尽量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这样可以避免不动脑筋被动听课的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探索,我们发现:仅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一人画△ABC,使∠A=300,∠B=700,另一人画△,使∠=300,∠=700,然后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与∠相等吗?
生:相等. ∵∠C=1800-300-700=800,∠=1800-∠-∠=1800-300-700=800.
师:请各小组成员合作一下,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各线段的长度,并计算对应边的比,,的值.
生:(在操作中发现)老师,我们度量的线段的长度的值是近似的,对应边的比值计算出来也是近似值.
师:用刻度尺测量线段长度存在误差是正常的,所以你们小组计算出来的比值也只是近似的其他小组情况如何?
生:我们的结果与前面小组的结果一样.
[反思:这里,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表达与倾听,不仅使自己的想法、思路更好的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师:同学们,你们在计算对应边,,的值后发现了什么?
生:经过测量和计算,发现它们这些线段的比是近似相等的.
师:通过刚才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你们能得出△ABC与△相似吗?
生:能得出△ABC∽△,这是因为它们满足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
师:这个探索过程得到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呢?还是按前面的分组:请一位同学再画一个△ABC使∠A=150,∠B=950,另一位同学画△,使∠=150,∠=950,画完后再互相比较一下.
生:(学生操作后)同上面的结论一样.
[反思:这里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比较直观和比较形象,既加深了学生对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相似的结论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