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食用菌形态讲解材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菌托 外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 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 返回本节 1.苞状, 2.鞘状, 3.鳞茎状, 4.杯状, 5.杵状, 6.瓣裂, 7.菌托退化, 8.带状, 9.数圈颗粒状 返回本节 子实体寿命很短 返回本节 (三)有性孢子 1.概况 2.担孢子的形成 3.孢子印 返回本节 (三)有性孢子 1. 概况 基本繁殖单位(种子) 抗逆性强 微小颗粒状 形状因种类而异 镜下无色透明,成堆时显示各种颜色 产生于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主要是指担孢子 返回本节 平菇担孢子 返回本节 2.担孢子的形成 次生菌丝 顶胞核配 担子(2n) 减数分裂 担孢子(n)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3.孢子印 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 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 概念 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同宗结合 减数 分裂 核配 质配 质配 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 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 担孢子 返回本节 异宗结合 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 返回本节 概念: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特点:抗逆性强、产生得快、多 途径 菌丝片断 菌丝体 次生菌丝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子实体 (二)无性繁殖 返回本节 无性孢子 菌丝片断 担孢子 初生丝 次生丝 子实体 担子 ? ? ? ? 返回本节 第二节 食用菌的分类 一、分类位置 二、主要种类 三、主要毒菌 返回本章 一、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 真菌门 粘菌门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真核 生物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大型真菌 界 门 亚门 科 属 种 分类单位 返回本节 二、主要种类 已报导 约981种 隶属于48个科,144个属 约5%属子囊菌亚门 约95%属担子菌亚门 返回本节 (3)菌丝体的划分 菌丝体 部位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形成过程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主要) 三生菌丝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② 次生菌丝 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来源 多细胞双核菌丝 细胞壁上有锁状突起 特征 特点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 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 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 生长期长 返回本节 质配 结果 质配始 返回本节 突起 返回本节 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质:有丝分裂 结果:菌丝伸长分支 痕迹:丝壁有突起 锁状联合 锁状联合过程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 ③三生菌丝 返回本节 菌丝体特殊形态 菌索 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 菌核 坚硬块状物的休眠体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 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 作用 返回本节 蜜环菌 的菌索 返回本节 茯苓 菌核 冬虫夏 草子座 返回本节 (二)子实体 1.概况 3.伞状子实体 2.形态各异 返回本节 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 大型菌丝组织体 概念 概况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来源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 繁殖器官、食用部分 作用 返回本节 猴头菌(头状) 杏鲍菇 蛹虫草(棒状) 返回本节 马勃(球状) 银耳(叶状) 榆耳(耳状) 珊瑚菌(树枝状) 牛舌菌(舌状) 返回本节 角勺(匙状) 块菌(块状) 金耳(脑状) 竹荪(笔状) 返回本节 肉球菌 杯菌 牛肝菌 绣球菌 喇叭菌 返回本节 2.伞状子实体 都有 部分有 菌环 菌托 结构 菌盖 菌柄 返回本节 ⑴菌盖 组 成 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 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 菌肉 表皮(各色) 菌褶或菌管 菌盖下面,产担孢子部位 有子实层(生担孢子) 返回本节 白灵菇菌肉 花菇菌肉 返回本节 丝状 泡囊状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菌褶 返回本节 ⑵菌柄 支撑菌盖,输送养料 次要食用部位 作用 着生方式 中生 偏生 侧生 返回本节 中生 偏生 侧生 返回本节 ⑶菌环和菌托 菌幕 外菌幕:包被整个幼小子实体的膜 内菌幕:菌盖和菌柄间的连接膜 菌环 内菌幕被撑破 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返回本节 菌环 返回本节 1-2.单层;3-4.双层、可滑动;5.絮状; 6.蛛网状;7- 8.破裂后附着菌盖边沿 返回本节 * 第一章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第二节 食用菌的分类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食用菌的特点 一、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 (二)子实体 (三)有性孢子 二、生活史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返回本章 多为担子菌纲的真菌 主要进行有性繁殖 无光合作用 多为腐生菌 前期为菌丝体 后期为大型子实体 食 用 菌 特 点 返回本节 结 构 菌 丝 体 子 实 体 有 性 孢 子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