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VIP

油气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气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概述自1897年以来台湾的地震和地球物理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状况,以地震科学观点而言,地震预报技术迄今尚未成熟,然根据分析全球过去发生灾害性地震的特性,发现有些大地震在发生前可能会有一些异常地震活动与地球物理现象,如地壳变形、电离层浓度变化等,中央气象局目前正与国内外地震学者专家合作,从事与地震有关异常现象之研究。简要回顾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学术交流的发展。指出,两岸地震和地球物理学界的交流和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应当而且能够对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关键词:台湾;地震;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灾害ABSTRACTOverview since 1897 Taiwan earthquake and geophysical studi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A brief review of since the 1970 s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ology and geophysics academic exchang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Points out that on both sides of the earthquake and geophysical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s a broad prospect. And shall be able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Keywords: Taiwan; The earthquake; seismology; geophysics; Earthquake disaster目 录第一章 引 言5第二章 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及趋势7第三章 全区地震活动特性113.1 地震数据采集分析113.1.1 以月平均地震个数来看。123.1.2关于月平均累计规模方面123.1.3以平均地震深度来看13第四章 分区研究134.1台北分区144.1.1区域概述144.1.2时空分布与特性144.1.3灾害与特殊地震回顾对未来影响164.2台中分区164.2.1区域概述164.2.2时空分布特性与探讨174.2.3 灾害与特殊地震回顾概述174.3 嘉南分区204.3.1 区域概述204.3.2 时空分布与特性214.3.3 灾害与特殊地震回顾概述214.4 高屏分区234.4.1 区域概述234.4.2 时空分布与特性与未来格局预测24第五章 讨论与探讨未来趋势发展28参考文献30第一章 引 言全世界有超过70%以上的地震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而台湾更地处于其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互碰撞之枢纽点上,属于典型板块碰撞所产生之大陆边缘岛屿,每年约有15,000~18,000个大大小小的地震在此发生。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推断,菲律宾海板块约在六、七百万年前开始向欧亚大陆板块挤压,台湾岛遂得以诞生并成长,此造陆运动迄今仍在持续进行,也持续引发频繁的地震活动。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方向前进时,与欧亚大陆板块之碰撞作用,造成吕宋岛弧对台湾所造成的强大挤压变形。菲律宾海板块相对于欧亚大陆板块之板块运动约每年7~8公分,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基于板块挤压架构,一般咸信台湾地区现今之大地应力,主要为台湾东南部吕宋岛弧之西北斜撞力,其次为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之扩张力,而台湾西部则可能兼受重力高区之反阻力,因此造就台湾地区之典型地震活动型态;台湾东部地震频繁,且呈现向北隐没的倾斜地震带,台湾南部也隐约呈现向东隐没之倾斜地震带,其原因为欧亚大陆板块向东隐没至菲律宾海板块之下;至于台湾西部之震源分布,则主要为集中于断层构造区附近之浅层地震。台湾的地震活跃带大致可分为东北部、东部及西部3个地震带。西部地震带自台北南方经台中、嘉义至台南,宽度约80公里,其特色为震源深度浅﹙约10余公里﹚、地震个数较少但余震较频繁,影响范围较广,造成灾情较重。东部地震带北起宜兰东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经过花莲、成功到台东,遥指吕宋岛,宽度约130公里,其特色为地震个数多且震源较西部地震带为深。东北部地震带由琉球群岛向西南延伸,经花莲、宜兰至兰阳溪上游附近,属浅层震源活动带。此三大地震带的形成机制均与板块构造息息相关,且各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有其不同的活动特性及发震形态,于本文中将再细分为台北、台中、嘉南、高屏、台东、花莲及宜兰等7分区(7?分区之边界参见图1-1?),各自探讨相关地震活动特性。表1-1、台湾地区的地震活动特性参数表观测时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