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总则 1 1 第11条 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 2 第22条 规划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年) 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年) 4、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 《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 《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 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3 3 第33条 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 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 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 山组 团、 西南组 团、 西江组 团、 大沥盐 步组 团和九 江龙 江组团 。 4 4 第44条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 年,远景为2021 年以后。 5 5 第55条 规划指导思想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 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 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 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 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 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6 6 第66条 城市发展目标 1、 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 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 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7 7 第77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 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 界地区的影响。 2、 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 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8 8 第88条 社会发展策略 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 稳定储备。 2、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 需求。 3、 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 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 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