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8语文6.pptx

第三部分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8语文6.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8语文6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情精解读;考情精解读;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本考点在近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不曾单独考查,均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点结合起来综合设题考查。本考点是常规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本考点不能放松警惕。;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人生密切相关。(2)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比如与“仿用句式”结合考查,与“语言表达连贯”结合考查等。即使考查修辞手法,也很少只考查某一种修辞手法,往往将多种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典例1 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 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而D项则用了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该题考查考生正确辨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以及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做题时,要细读题干选项中所给句子,判断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 D;典例2 以“人生与四季”为表述对象写一段对人生、季节的感悟。要求:①使用比拟或对偶的修辞手法。②不少于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目要求写“人生与四季”,并要求使用比拟或对偶的修辞手法等。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人生与四季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人生如四季”“四季如人生”等,写人生和四季相似的特点等。 答案:示例 人生如四季,轮回更替,代代如此;四季似人生,风雨霜雪,年年如是。顺境逆境,生老病死,已成为自然人生亘古不变的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已成为四季轮回墨守不变的规律。;通关方略 修辞手法题规律总结 1.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对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可采取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如比喻和比拟,对偶和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2.明确效果,判断优劣。比喻,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比拟,使所表达的事物形象而生动,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深印象,启人联想。对偶,结构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或两相对比,或两相映衬,或两相补充说明。排比,横向上一句一个角度,详尽完备;纵向上一;层深入一层,抒情淋漓尽致,言理深刻透彻;气势宏大,力量充沛。反复,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加强节奏感。设问,引起注意,引人思考,说服力强,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印象。 3.根据要求,形象表达;认真审题,捕捉有效信息;分析语境,形象拟写语句。;B.积累帮·素养大提升;;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例如: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孙犁《荷花淀》)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如: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4)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3.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二)比拟 1.概念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3.作用 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三)借代 1.概念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特征、标志代本体。即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