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肥力特征

第二章土壤肥力特征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讳23°33-28°19,东经115°50-120°43之间,全省陆地面积1.214X105千米2,山地丘陵面积约占85%,素有“东南山国”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第一节自然条件概况 一、地形地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带构成福建地形的两大骨架,整个地形呈W型。武夷山脉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全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戴云山脉带斜贯福建省中部,被闽江、九龙江截成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最高峰。   福建地貌可归纳为侵蚀剥蚀-构造中山、侵蚀剥蚀-构造低山、侵蚀剥蚀丘陵、侵蚀剥蚀台地、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风积沙丘、沙垄等类型    侵蚀剥蚀-构造中山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面积约2.67X104千米2,占陆地面积的21.99%,海拔800-2158米。    侵蚀剥蚀-构造低山主要分布在两大山带外侧及山间盆地的外围,面积约3.81X104千米2,占陆域面积的31.39%。    侵蚀剥蚀丘陵丘陵在福建分布较广,主要在沿海地区和内陆盆地的沿河两侧,面积约3.52X104千米2,占陆域面积的29-01%,海拔50-500米。福建的丘陵是赤红壤、红壤集中分布地带,由于长期受水流的强烈侵蚀和分割,地形比较破碎,化学风化较为旺盛,有较厚的红色风化壳,坡度较小,温光条件优越,有利于亚热带植物生长。    台地台地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海岸带、半岛、岛屿及河谷盆地周围。基本上都是海蚀阶地或河流阶地。台地台面平坦微向海倾斜,坡面覆盖深厚的红色风化壳,虽有沟壑发育,但切割不深,密度不大。    堆积平原福建省堆积平原面积约占陆域面积的10%,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错综复杂,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风积沙丘和沙垄。   福建地貌的复杂性,决定着福建土壤“层次”分布和农业生产“立体”结构的特点。各大山脉的形态均是从低到高,依次有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山,呈梯级上升;相应的土壤类型依次有水稻土-耕作赤红壤(或耕作红壤)-赤红壤、赤红壤性土(或红壤、红壤性土)-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呈“层状”分布。农业结构也按农(粮、糖)-农(粮、果、油)-农林(果、林)-农林(林、茶、果)-林农(林、茶)-林牧的顺序变化。 二、成土母质   福建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受地层的组成和分布所支配,同时亦受流水营力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按其成因类型,大致可分为残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海积物、风积物以及局部出现的牛扼湖沉积物。由于地史的变迁和沉积环境的改变,二元结构母质类型相当普 遍。如河谷平原和山间谷盆地,广泛分布着冲-洪积物;滨海平原,尤其三角洲平原则多分布冲-海积物。 三、气候   福建地跨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兼具有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光热资源充沛,气候温和,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福建省大致以闽中山带为界,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西北和西南属中亚热带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福建是亚热带季风盛行区,冬季受冷高压影响,干燥少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温暖湿润。春夏之交冷暖气流交错,霉雨连绵,气温湿热;夏秋之际,则晴热少雨。    热置资源丰塞福建省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27-532) X103焦/厘米2,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全省除海拔较髙的中部山区外,年平均气温17.0-21.2X:,最热月28°C左右,最冷月6-13°C,气温10°C的积温多达5000-7800X:。    雨置充沛福建省倚山面海,受夏季风影响,全省约4/5的地方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降水的区域分布,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闽东南沿海年降水量1000-1700毫米,闽 -西北则达1700-2000毫米。降水的季节性分布不均,干湿季节分明。常年3-6月是雨季,时段雨量合计550-1100毫米,占年降水量50%-60%,其降雨特点是雨区广、雨量多、雨期长、强度大、年际变幅小。7-9月平均时段降雨量为350-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40%,年际变幅较大,降水量多少取决于台风有无和影响程度。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是干季,时段降水量160-380毫米,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    曰照充足福建省全年日照时数在1700-2300小时,东南沿海为2000-2300小时,西北内陆为1800-2000小时,山地农业区为1700-1800小时。在季节分配上,多年平均3-7月总日照数700-950小时,占全年40%;8-10月总日照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