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背诵.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背诵

l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背诵 必修三知识点背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2)含义(表现): 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 3)影响(地位/意义): ①: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3.评价 I.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对现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⑵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⑶“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II.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6.韩非子的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有为”的背景(原因、条件) ①原因:⑴社会潜伏着危机; ⑵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 ⑶匈奴为患; ⑷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②条件:“无为而治”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理论条件(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内容、提出目的和评价 ㈠主要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㈡提出目的: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㈢评价:①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为汉武帝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发展了儒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创造了条件; ④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4.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主要措施/过程) ㈠原因:①: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和和改造,由董仲舒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㈡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提出背景(原因/条件)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②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③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汉语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④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⑤:他们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北宋“二程”的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即“人论者,天理也”;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南宋朱熹的主张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对程朱理学的评价(影响/地位) 影响:①: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地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