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代词
第四講:代詞
漢語代詞的語法特點有:
⒈能替代、指示各類實詞。
⒉一般不加修飾語,加修飾語則有明顯的書面語色彩,如“作爲教師的我”、“沈默寡言的她”等。
古代漢語代詞分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一些起稱代作用的其他代詞。
第一節? 人稱代詞
人稱代詞包括第一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
一、第一人稱代詞
先秦時期的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 (áng)1)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書·湯誓》)
(2)朝夕納誨,以輔台德。(《尚書·說命》)?
“吾”和“卬”都是來自周人的母語,“吾”在春秋時期進入了當時的漢民族共同語——雅言,而“卬”祇見於《尚書》和《詩經》,而且用例很少,沒有真正進入雅言。例如:
(3)越予沖人不卬自恤。(《尚書·大誥》)——越,語氣詞。沖:幼。
(4)人涉卬否,5)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尚書·金縢》)
????(6)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
??? (7)(
?????(8)
????(9)帝10)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
????(11)予惟曰:“襄
前一個例子中的“我”稱代吟唱者本人,是單數;後一個例子中的“我”稱代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是複數。
此外,說話人提到自己的邦國時用“我”。例如:
(12)13)十年春,12)(1314)中的“吾二臣”稱代15)16)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共來決死!”(《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17)18)
??????? (19)歡愁
又作“阿儂”:?
???? (20)
唐代以後又作“儂家”:
???? (21)侯印幾人封萬戶,
第二人稱代詞有“爾”“汝(女)”“乃”“而”“若”“戎”。
①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左传·僖公四年》)(所有的诸侯,你都可以讨伐他们。)
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太厉害了,你的不聪明。)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我不骗你,你也别骗我。)
④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你在受雇为人耕地,怎么谈得上富贵呢?)
⑤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我知道你没有罪过。)
⑥今欲发之,乃可以我乎?(《汉书·翟义传》)(现在要发兵,你能跟随我吗?)1) 宋及楚平,華元爲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汝(女)”與“余(予)”配對。例如:
??????? (2)已!
??????? (3)(chì):鞭打。
“乃”與“朕”配對。例如:
??????? (4)王曰:“舅氏,余嘉
??????? (5)朕心朕德惟
????(6)公遽見之,執其手曰:“余知
????(7)(shū),余,而祖也,以是爲而子。”(《左傳·宣公三年》)
“若”在先秦文獻裏比較少見,《莊子》和漢代的《史記》裏用得較多,可能是“汝(女)”字的一個變體。例如:
(8)又爲
(9)既使我與?子·齊物論》)
(10)爲人不忍。
?
三、第三人稱代詞
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
②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让子路回去见荷 丈人。子路到了,发现荷莜丈人已经走了。)1)天降喪于殷,殷既墜厥命。(《尚書·君奭》)
??? (2)射其元王,中厥目。(《左傳·成公十六年》)
???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 (4)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有時候它們作小句(主謂短語)的主語,實際上等於“名詞+之”,還是處於領屬定語的語法地位。例如:
?
??????? (5)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尚書·無逸》)——“厥享國”等於說“文王之享國”。
??????? (6)其爲政也,善因禍而爲福,轉敗而爲功。(《史記·管晏列傳》)——“其爲政也”等於“管仲之爲政也”。
到漢魏以後,“其”才可以作主語和賓語。例如:
??????? (7)武王夢帝予其九齡。(《論衡·感類》)
??????? (8)乞白服相見,其永不肯。(《南齊書·魚复侯子響傳》)
“之”祇作賓語。例如:
??????? (9)愛
??????? (10)11)女婿昨來,必是
(12)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 (13)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複與謝裒兒婚。(《世說新語·方正》)
(14)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說新語·品藻》)?
現代漢語所用的“他”在上古是旁指代詞,東漢以後逐漸發展爲第三人稱代詞。例如:
(15)長房曾與人共行,見一書生,黃巾被製,無鞍騎馬,下而叩頭。長房曰:“還他馬,赦汝死罪。”(《後漢書·費長房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