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大一下

中國古代史期末複習資料 (黄修明部分) 一名詞解釋 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多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后,完全废除。 2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首领曹爽等人陪同魏主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之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成员一网打尽。这次事件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位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3六条诏书:是西魏宇文泰为改革内政而颁布的汉化改革措施。其内容为“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该诏令的颁布实施,巩固了西魏北周的统治,为后来北周战胜北齐统一北部中国提供了了良好条件。 4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他原为东魏降将,投降梁朝后,于公元548年叛乱,叛军攻占建康、广陵、吴郡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虽然叛乱在552年被平定,但南方政权的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 5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此次事变,为封建国家挑选了一个优秀的统治君主,对唐朝国家强盛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6甘露之变: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朝官反宦官斗争的重大政治事件。唐文宗太和六年,宰相李训,舒 元舆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密谋以皇宫内金吾院松树天降甘露为名,诱使宦官头目前往,以谋诛杀,事情败露,宦官率禁军血洗南衙。唐后期宦官势力达到极点,形成垄断朝政的腐败局面。 7输庸代役:一种以缴纳绢布代替徭役的赋税制度。唐代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若不服役,拿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这种以绢布代役的赋税称作“庸”。“庸”产生于隋朝,普遍实行于唐朝,它的推行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安排农业事务,对促进农耕生产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简述题 1南朝门阀氏族衰落原因。 (1)门阀士族自身的僵化腐朽必然使其衰落a自我封闭,自我孤立,使门阀士族无法注入新鲜血液,无法扩大发展其阶层基础;b氏族弟子能力下降;(2)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3)阶级斗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衰。 2试述南朝寒人庶族势力的上升发展。 1参与政事,控制兵权;2担任中枢舍人,形成“寒人掌机要”的局面;3出任州镇典签,控制地方实权(职微权重)。 3简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随着北魏统治区域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旧都平城因地理位置偏僻,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上:平城寒瘠,交通运输落后,粮食供给困难;军事上:平城地处边境,受到北方柔然的严重军事威胁;政治上:北魏统治需推行汉化,以加强同汉族地主的合作,迁都洛阳有利于汉化政策的推行。 4简析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 断北语,说汉话;禁胡服,服装依汉制;改籍贯,用汉姓;定族姓(分甲乙丙丁四等级,官员从四种族姓弟子中选拔);鼓励与汉人通婚;改官制。这样一来,“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门阀制度确立了,“胡”、汉贵族进一步合流,民族矛盾下降,但是,阶级矛盾却上升了。 5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的民族大融合。 途径:生产方式;阶级斗争;统治阶级的改革措施;婚姻关系 意义(1)极大地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使相当一部分北方少数民族成为汉族大家 庭的成员,把汉族共同体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3) 民族大融合的完成使北方长期其存在的胡汉民族矛盾消失,为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扫清了民族关系方面的障碍;(4) 民族大融合的完成促进了后来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6试述淝水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背景:北方:统一中国的条件不成熟。(1)北方尚未具备统一南方的成熟的政治条件,北方民族大融合未完成,南北政权带有尖锐的民族矛盾对抗性质,前秦用兵东晋,必然遭到来自民族关系方面和民族心理方面的巨大障碍;(2)军事:北方尚未具备统一南方绝对的军事优势,前秦是一个强权军事联合体;(3)北方不具备统一南方的强大经济基础。 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战乱,东晋方面避免一场大破坏,但东晋没能力收复中原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