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精品课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马原》精品课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原》精品课课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物质 意识 实践 联系 发展 矛盾 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或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但是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哲学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第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等。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一般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我们在学习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原理和理论时都既要将其看作世界观,又要将其看作方法论,学会化理论为方法的本领。这样我们在哲学中就既能得到境界的提升,又能掌握实用的工具。如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这是把“是什么”和“怎么样”统一起来,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 当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也有相分离的时候。如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辩证的方法论)、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形而上学方法论)。 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7世纪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成就:在反对以宗教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 缺陷: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 (2)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感觉、意志、观念、心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如理念、理、绝对观念、上帝、命运等。 下列说法哪些属于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存在就是被感知; 理在事先(朱熹); 意念移物; “万物有灵”、“元神不灭”; 心外无物(王守仁);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辩证法原意指在辩论中揭示并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是指用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哲学理论。 辩证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朴素辩证法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二)物质观的发展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