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技术定义:争论与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技术定义:争论与解读

第 18卷 第 3期 开放教育研究 VoI.18.No.3 2012年 6月 OpenEducationResearch Jun.2012 教育技术定—^_.争论与解读 钟柏 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 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理论与实践、狭义与广义、要素与活动,并存在 诸多争论和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很 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误解或使用不当引起的,体现了一个学科初 创阶段的典型特征。其实,每一种定义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角度、背景和适用场合。本研究依托分析教育哲学, 从约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计划性定义 出发理性地认识形形色色的教育技术的定义。这种开放而理性的思维 方式有助于我们逃离狭隘的、就概念论概念的争执,使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各种分歧,以一种更为成熟的胸襟和 视野开创和迎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约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计划性定义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12)03-0034—10 翻开 《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 l期,首先跃入眼帘的 方式在本质上都是以罗列各家观点为始,分析各家长短为 便是 《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几个学科标志 中,总结归纳 自己的观点为后。看似思路完整,但实际上,如 的分析》(李康,2012)。该文围绕学科内涵、学科性质、研究 果将各种定义从各自讨论体系中抽离出来分析,因缺少对其 对象 、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展开了详细讨论并得出了若干 上下文的考察,或缺少对上游思想或学派的溯源 ,仅仅从字 结论。该文作者的研究激发了笔者的兴趣——吸引笔者关 面或一般意义上做分析,所做解读可能偏离作者原意。须 注的倒不是其结论本身,而是文章所反映出的若干争论,即 知,任何一种观点,或者和思想、学派渊源有关 ,又或者和观 一 直以来 ,教育技术学领域对于若干学科标志的认识并不相 察角度有关,还和进行观察的态度以及 目的有关。任何试图 同,甚至截然相反 ,乃至现在依然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为 仅仅在水面上游走,或者在学说和流派问游走 ,或者在不同 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不 概念语境中漂移,或者在紊乱的价值取向中“论说”,并无意 同?如何看待?能否避免?诚如分析教育哲学的先驱哈迪 义。因此,分析不同观点的渊源与语境,正本清源是本文展 (CharlesD.Hardie)所言,“两个教育理论家如果意见不一, 开讨论所遵循的基本方法。 应弄清争执是事实上的,还是语词上的,或者是由于某种情 与上述分析方法不同,本文将针对三类广为流传的教育 绪冲突。”(转引自:陆有铨,1993)既有 “迷思”,不妨 “清思”, 技术定义,从定义类型分析的角度,结合上下文逐一解读每 笔者借助分析教育哲学的思维方法尝试做了些思考 ,整理拙 种教育技术定义的实质。根据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伊士列 文如斯,以贻笑方家。本文要讨论的是学界关于教育技术的 尔 ·谢富勒 (1994)的观点,可以将教育场域中出现的各种定 定义的争论 。 义划分成三种类型:约定性定义 (stipulativedefinition,也译成 “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 (descriptivedefinition,也译成 分析框架:定义的分类 “叙述性定义”)和计划性定义 (programmaticdefinition,也译 众所周知,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多如繁星,选择哪些定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