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初探城公共空间的本质-重庆大学学报
第26卷 第3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Vo1.26 No.3
2004年 6月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 Jun.2004
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初探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
何志明, 周铁军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摘要:通过对能量交换的普适性、能量交换的特征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中的重要体现、典型的
城市公共空间——街、广场的静态及其发展动态的研究,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空
间的本质,提出了势场的概念;并探讨势场理念在当代条件下应用于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和设
计手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势场;能量集合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329(2004)03—0017—03
Analysis of Essence of Urban Public
Space from Viewpoint of Energy Aggregation
HE Zhi—ming,ZHOU Tie—jun
(College of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egqieg 400045,P.R.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analysis on essence of urban public space from viewpoint of energy aggreg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potential energy field through the study on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f energy exchange.
reflection of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xchange in urban public space form,static state and development
about typical urban pubic space—street and square.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urban design and conception of plan—
ning under the contemporary era ale studied.
Keywords:urban public space;potential energy field;energy aggregation
1 势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1.1 本质联系
各种事物都具有能量,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总是具有不同的能量,这势必产生动态的能量转
移。这一规律投射到人类社会上,可以用来说明人类为什么从古至今永无停息地在内部之间和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流、交换。而各个时代,各种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实就是给这
种能量的交换活动提供了一个时空、场所,形成势场。
1.2 具体研究方法上对比分析
势场中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势的作用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人的交际程度也和距离有关。例
如,0.45 m,是搏斗、亲密交谈的距离;0.45~0.6 m,是夫妻、男女关系的合适距离;1.2~2.1 m,是社交距
离,适合办公室交谈;2.1~3.6 m,为谈判距离;3.6 m以上是公众距离,可作为举行讲演、仪式的最短距
离,诸如此类。另外,势场中的能量运动方向问题由高势能向低势能转移,而人类在公共空间的交流活
动也是由“高势能”向“低势能”转移,诸如商品交易,信息交换,从而互通有无,优势互换。
2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势场
纵观古今中外整个人类历史,城市公共空间先后出现了街道、广场、商业步行街等多种形式。由于
收稿日期:2OO4—0l~l2
作者简介:何志明(1972一),女,重庆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