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必修2)(解析版).docVIP

专题0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必修2)(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背一背】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0世纪20年代以后,新式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建国后50——60年代,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 60、70年代,中山装、绿军装流行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纷呈。 2、 饮食 (1)中餐: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中以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 (2)西餐: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国。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西餐常用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房屋建筑 (1)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壁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婚姻习俗 (1)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近代以后(民国以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仪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3)新中国成立后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丧葬礼俗:丧礼由繁到简,由土葬到火葬。 3、其他社会习俗 (1)剪辫易服: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 (2)历法:采用公历 (3)社交: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仪。 (4)妇女解放:女子接受教育,开始步入社会。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公路: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了公共汽车运行。 2、水运: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3、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 (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成立。 (2)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发展。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 (1)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自1906年创设以来,也获得了发展,1932年中国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1882年,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到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已居世界第一位。 大众传播媒界介的更新 一、报刊 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2、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政治运动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二、影视 1、电影 (1)发展历程 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电影由此传入中国。 ②1905年,《定军山》首映,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③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④1935年,《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⑤新中国成立后,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2)特点: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2、电视 (1)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ren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