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doc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1、形成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③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诸子百家 百家 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重要言论 儒家 孔子(孔丘,创始人) (1)爱人 (2)为政以德 (3)性近论 “仁者,爱人,爱有差别等”“克己复礼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借用而爱人” 孟子(孟轲) (1)“仁政” (2)民贵君轻 (3)性善论 “舍生取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荀况) (1)“仁义”王道 (2)君舟民水 (礼法兼施)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德服人” 道家 老子(李耳,创始人) (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 (2)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3)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4)政治:“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社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庄周) (1)道,无为自然 (2)齐物论 (3)逍遥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法家 李悝 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法典 《法经》 商鞅 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依法治国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韩非 君主集权、法治(严刑峻法)、改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 墨家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提倡实践、节俭。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认识论,逻辑学 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产生 【政治】 1)“仁”的思想【核心】 2)“礼”的思想(贵贱有序) 指周礼 代表没落奴隶主 3)德治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注重政治与人事 5)敬鬼神而远之 【文化教育】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开创私学) 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 【基本文献及地位】 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孔子言论被编为《论语》 开创儒学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成为大宗 1)“仁政”思想 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3)性善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端 3、荀子 1)仁义、王道 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之向善 4)“天行有常”(唯物):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5)深入讨论“礼”,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汉代儒学(儒家思想的兴起) 秦皇汉武在思想专制上目的同;秦亡汉兴的原因是政策不同,措施决定结果。 相同:①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建立大一统国家 ②实质:文化专制。③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不同:①政策:秦对儒学排斥打击;汉尊崇。②原因:秦面对刚统一的国家,需要巩固君主专制;汉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③影响:秦时儒学进入低潮;汉时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背景:①王国:诸侯实力膨胀,威胁中央 ②边境:匈奴威胁西汉 ③土地: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董仲舒的新儒学(代表作:《春秋繁露》) 主要观点: ①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限制皇帝残暴行为。 ③阶级矛盾: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④统治秩序: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仁义礼智信、孝) 特点:1、外儒内法(阴阳、道) 2、儒学神化 3、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西汉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原因:1、董仲舒改革 2、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