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书院学约贵山书院学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山书院学约贵山书院学约

贵山书院学约 陈法 为学须当先明义理 为学先明义理。义理人心所固有,只为昏昧丧失。圣人千言万语,无非欲人 明善复初;今只视为语言文字,为博取浮名之具。仁义礼智,竟若吾胸中未曾有此;日读圣贤之书,竟若生平未曾闻此语。圣人教人审富贵,安贫贱,不耻恶衣恶食,学不干禄,是要先去利禄之见,然后可以为学。今却为此而学,是念头已相背驰,却又将圣贤所谓“务实行,不务虚名;修天爵,不要人爵”等语,装成一套好话,即以为干进之资,圣人在天之灵,真是无处申此一段冤抑也。 夫言,心之声也。当即执笔为文,谈忠孝节义,辩天人理欲,津津有味,凿凿不爽;乃存心行事如出二人,一旦临小利害,便立脚不住,咄咄怪事!且今为诳语以欺人,有时觉悟,不胜愧悔。今为文,言行不相顾,视为固然,恬不为怪,此则俗学之弊深中人心也。 今要将平日所读圣贤之书,另换一个意思细读,看他说些甚么;如耳提面命,自己虚心领受,句句体贴到身心上来,从容潜玩,惕然警省自觉,另有一番滋味。如此,则尊闻行知,便日进于高明光大,人品学问文章一齐长进。 义理即日用事物当行之理 所谓义理者,非元妙也,只日用事物当行之理耳。前贤欲人体之于身心,故 不殚丁宁反复;《近思录》《性理精义》所载读书之法,致知力行之方,操存涵养之要,无一字一句不是分明指示真诀,毋庸赘述。惟在诸生读书之入乎耳,存乎心,体之身;若又只当语言文字看过,亦复何益? 泰山孙明复有诗云:“人亦天地一物耳,饥时渴饮无休时;若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此正人禽之界,且是人生立身行己,舍此更无别法。 《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周子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洪范》以“攸好德”为五福之一。心安理顺处,便是福。作德,心逸日休,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公而溥,无入而不自得,福莫大焉!反是,则心劳日拙。周子曰:“邪动,辱也甚焉!害也。”吕成公曰:“仁义之外无坦途,举皆荆棘。”则亦何苦舍天理之安,而即人欲之危乎? 为学不只是读书 为学,亦不只是读书;如以为读书而已,则开卷是学,掩卷即非学耶?朱子 谓“不可分良心、日用为两件事。”今亦不可分读书、日用为两件事。   一言之失,非学也;一事之失,非学也。人不自检点,一任气质用事,便不见得自己不是。试留心检点,方知过端不少,要时时提醒此心,涵养久之,则气质可变化矣。    四、《大学》规模宏远 《大学》规模宏远,首举“格致”,盖义理精微,非积累之多不能贯通。若眼前是非得失,即途人亦知之,何况学者?惟是,一念天理之发,转念即为嗜欲,昏蔽因循,苟且之念随之而生,故明之而明昧之。《中庸》言“致曲”。《孟子》言“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张子谓“正心之始,当以心为严师。”朱子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皆是日用紧切功夫。 五、读书先须收敛身心 读书,先须收敛身心,心不妄动,乃能涵蓄义理,有安顿处。惟是,此心之灵,非可强制。程子曰:“制之于外,以安其内。”若于视听言动之际,刻刻收敛,不教任意轻肆,则不劳强制,此心自渐宁一。以之观理,自能悦心研虑;以之处事,自能随事观理,不致气质用事。工夫若无间断,当有日进无疆之益矣。 六、读书应循序而有常致 读书,先读《近思录》、《性理精义》,乃见义理根源,并知圣贤言语于吾身有切实受用处。朱《注》一字不可遗。朱子自谓“一生精力无一闲字”。“闲字”皆紧要字,内注训诂本文,外注多引程子及诸家议论,文字皆与《正义》相发明。今乃大肆删削,罪过不小。 或问:“语类及诸家之说?”篡要抄读,以次渐及诸经子史,毕一书,再进一书,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皆可渐次贯通;农工商贾,皆习一业以终其身。 七、读书在明义理,不惟博取科名 读书,但为博科名以为温饱之计,只是信命不过;不知有幸不幸焉。若以贫为虑,莫若治生。许鲁斋曰:“学者以治生为急。”治生,乃本分内事,与为学不相妨;不治生,则饥寒所迫,便立脚不住。古人贫贱时,耕稼陶漁,版筑负贩,不耻为之,此自食其力,非辱身贱行也。 程子云:“但营衣食却无害,惟利禄之诱最害人。”如有附郭之田,自可力耕而食;不然,昂藏七尺之躯,竭其聪明才力,便精一长一技,皆可自赡,何致假圣贤义理之学为温饱计乎? 八、其学也为已,其仕也为人 读书欲博科名,渐希禄仕,以为救贫之计,亦自知迂矣;然而所志在是,以此为荣,故读时文则兴致勃发,读古文则倦而思卧。贵游子弟,丰厚之家,其志亦不外此。得之而趾高气扬,不得则垂头丧气,固由所见之鄙,亦因溺于流俗。 束发授书,父兄望之以此,但得一第,便以为成材。师长祝以此,讲解时文,之外别无他说。自少至老,只知读书是为科名,不知圣人千言万语,未尝一言及此,开口便说“在明明德”,深斥患得患失之鄙夫,而以求富贵利达者为可羞可泣。非不近人情也,盖以学者先严义理之辩易,每言志行正也,必先将富贵利达念头一齐放下,然后心地光明俊伟,可与入尧舜之道。 若浑身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