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陈冰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这已经算得上一个老话题了。我们之所以还来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它还远远没有说完,依然有话可说。但是在正面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比如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本来不是直接的古代文论话题,但它隐含着对古代文论的一种很大的期望,所以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来说也就具有影响作用。“失语症”的提出,无疑是基于对大量西方学术话语充斥学界这一现状的不满。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事,它可以涵盖当代中国整个学术界。“失语症”的提出者们之所以认为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可以不患这种病症的。他们这种自信的依据,自然是我们身后存储的那无比丰富的话语资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经过选择和变换)应该成为当今我们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要话语形式。有的论者看到这种想法不大容易操作,因此认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然而我以为“失语症”这个提法本身即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征着20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一种“基本焦虑”。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述:一个在智商与勤奋方面都足以傲视邻里的家族穷数代之力积累了大量钱币,本想凭此发家致富、光耀门楣,却不料一夜之间改朝换代,旧币贬值,新币坚挺,其痛心疾首是可以想见的。这个家族中当然也会有人适应潮流,去积极获取新币,但当他偶然看到那盈满箱箧的旧币时,心中的苦涩毕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旧币会忽然重新获得价值。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国粹派的“中西会通”;从新儒家的“中西互为体用”,到当下学人的“现代转换”,均可视为这种“基本焦虑”的话语显现。现代学人的这种苦苦寻求也许无补于事,也许幼稚浅薄,而且有的甚至可能近于荒谬,但他们上演的都是悲剧而非喜剧。这种悲剧不是他们个人的而是历史的,是人类不同文化类型演变、碰撞的产物。 就对古代文论的态度而言,“失语症”的提法的意义不在于引导我们放弃西方学术话语而转向古代、用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学理论,而在于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从而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节选自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B.“失语症”的提出者们认为,我们的传统中存在着丰富的话语资源,因此不应该出现充斥着西方学术话语的情形。 C. 如果“失语症”提出者们放弃那些被认为难以操作的想法,那么“失语症”问题将不再被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D. 作者认为“失语症”的提出者们存在着一种“基本焦虑”,这种“基本焦虑”是一种历史性悲剧。 [来源:学*科*网Z*X*X*K]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B. 第二段对“失语症”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重点是用比喻论证的方式说明了作者认为“失语症”实质上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焦虑”。 C. 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探讨“失语症”问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者进行反思并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D. 据选文的第一段可知,“失语症”问题并不是作者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只是“失语症”问题对古代文论研究有影响,所以作者先行对其进行讨论。[来源:Z+xx+k.Com] 3.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B.“失语症”提出者们的“基本焦虑”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西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碰撞。 C.“中体西用”“中西会通”“中西互为体用”“现代转换”等等实际上都是“基本焦虑”的表现。 D. 作者认为,带着“基本焦虑”之情的现代学人的某些行为虽无实际价值,但应得到支持与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③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