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创靶向给药
无创靶向给药 --药物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EUIS
超声电导
中国医卫网-医院管理培训中心 专家组
超声电导仪 ------EUIS
超声电导仪专利号9
超声电导凝胶贴片专利号:942485904
可调参数
HZ----输出频率
EP----致孔强度
SP----超声强度
IP----电导强度
TIME----时间
超声电导仪(立式双路)
建立人工通道 让药物直达病灶
采用高端物理技术,使
药物直达体内病变组织,促
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直接
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工作原理
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等高端物理手段,在皮肤、组织和细胞膜之间形成特定的人工生物通道,再通过超声波对流转运、辐射压等功能强大的强力驱动作用,使药物沿人工生物通道直接进入病变的器官和组织,并在局部迅速形成药物高浓度浸润区,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这一手段被医药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方法。
作用机制示意图
1.建立人工通道
2.强力定向驱动
3.病变靶组织药物浸润
(发挥治疗作用)
(电致孔、超声空化技术)
(超声波辐射压和对流转运)
产品特色
国际医药界认定:这一方法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给药方法之一
美国FDA将本技术定为今后十年重点发展的六类医疗新技术之一,已成功地将此技术用于抗生素、激素、抗癌药、抗凝药、镇痛药、局麻药、酶制剂等九大类300余种药物,特别是一些高活性、高毒性、具有高风险而又需要局部高浓度的药物,此方法发挥了独特的效果
本产品为我公司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
国内第一个批准上市的专用于靶向经皮给药的临床临床治疗产品
已被列为: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新技术推广项目,并可授予国家级1类教育继续学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推荐项目
前期临床应用单位已有数十家在各级科技部门立项,其中部分已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作用优势
给药速度快,药物直达病变组织,并形成药物高浓度区,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
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用量(全身用药量的1/5—1/3),无药物到达靶组织前的损失(如肝脏首过效应,经血循环其他无效组织分布)
药物不经过全身血循环,有效避免全身毒副作用
药效维持时间长(药物组织贮库作用)
适合药物范围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药物及中药胶体颗粒
无交叉感染、无创伤、无痛苦、使用方便
水剂、油剂、混悬剂
乳剂、水凝乳剂
适合各类可透皮吸收
的药物,治疗相应的
疾病
药物剂型选择
使用范围
超声 电导仪(立式单路)
对比项目
超声电导仪
穿刺介入
超声治疗仪
中低频离子导入
建立人工通道
有
有
无
无
靶向性
有
有
无
无
定速
可实现
可实现
无
无法实现
药物直接进深部入靶组织
可实现
可实现
无
无法实现
深部靶组织药物弥散性
好
良
无
无法实现
药物进入细胞内
容易
不容易
无
无法实现
创伤
无
有
无
无
药效维持时间
长
长
无
短
超声介导靶向经皮给药系统与其它产品的技术对比
超声介导靶向经皮给药系统与其它产品的技术对比
对比项目
超声电导仪
穿刺介入
超声治疗仪
中低频离子导入
药物进入方式
主动介导
主动介入
无
被动扩散
药物动力学
直达靶组织
直达靶组织
无
皮下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循环
药物进入途径
通道进入
导管进入
无
皮肤自然渗透
药物可达深度
深部组织
深部组织
无
皮肤内
设备主要功能
给药
给药
物理治疗
给药
适合药物
基本无限制
基本无限制
无
小分子高活性离子型药物
药物到达靶组织有效剂量
基本有保障
有保障
无
无法实现
药效发挥
较好
较好
无
欠佳
适应症选择
儿 科: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颌下淋巴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
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腹膜后淋巴结炎、肾病、风湿病、
厌食症、肥胖症、遗尿症等
骨伤科: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慢性骨髓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
坏死、各种关节炎、急性闭和性软组织损伤、慢性软组织损伤、筋膜综
合症的防治等
肿瘤科:实体瘤的局部化疗、放疗增敏、热疗增效、低温治疗增效、癌止痛、癌
性感染、 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等
妇产科: 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内膜移位症、卵巢囊肿、炎性不孕、
产后尿贮留等
内 科:各类呼吸道感染、慢性结肠炎、胃肠疾病、肾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