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沟通要素
人際關係新進界 ~人際與溝通~ 目錄 講員介紹 人際關係入門篇 人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效應 人際互動歷程簡介 溝通理論簡介 人際與溝通初級篇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溝通與性別角色 人際關係進階篇 信念 原則 技巧:尊重、無條件接納、傾聽、同理 講員簡介 主講人:邱英芳 現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專任教師兼學生輔導中心實習督導 教育部訓委會北區諮詢中心 認證督導之個別諮商督導 九十二年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理事 新竹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 心理治療師 新竹生命線特約心理治療師 苗栗市政府衛生局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評估小組 人際關係入門篇 人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效應 人際互動歷程簡介 溝通理論簡介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際關係」? 生物觀點:接觸-舒適理論(Contact-Comfort Theory) Harry,H.(1958)認為生物有一種本能傾向,需要接觸柔軟舒適的東西。 人格觀點: 1.人格觀點:親和需求的高低。 2.出生序:不同排行,有不同的性格。 社會觀點: 1.消除恐懼:人多勢眾。 2.社會比較: 入境隨俗與從眾行為。 3.社會交易:人際互動的本質是一種社會交易: 最大利得?公平理論?得失理論 社會文化觀點: 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溝通意涵與價值 「人際關係」對人的影響 人際關係與事業成就、工作滿意度、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有關。 每個人在一天中大約有60%~70%的時間是與人在一起的,完全自己一個人的時間是比較少的。 社會孤立者較容易罹患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心臟病,也較容易發生意外。 經歷創傷經驗的女性,若有較多的朋友和社會網路,就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 較缺乏親密人際關係的學生也分泌較少的S-lgA (一種免疫物質)。 對生病住院的小孩,如果有好的人際互動,則恢復得比較快。面對學校功課壓力、親人死亡、家庭貧困等等壓力事件中,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包含有友誼與親情)的孩子,有較好的適應。 「關係」是一種「價值」,對許多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溝通」對人的影響 溝通技巧的優劣與任務達成有直間、間接的關係。 美國訓練大師卡內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技能,85%取決於溝通能力」。 根據2008商業週刋雜誌調查:在台灣,有高達93%的CEO認為員工的溝通能力是未來職場最重要的競爭力。 ~人際互動歷程~ 人際關係的發展有特定的歷程: 接觸期:四目相接,印象形成。 涉入期:開始社交性質的談話。 親密期:較深入的自我揭露、願意投入時間。 衝突期:互動上產生摩擦與衝突。 解離期:關係結束。 人力互動歷程的啟示: 人際關係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投入。 人際關係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序。 ~溝通理論的簡介~ 人際與溝通初級篇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溝通與性別角色 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人際與溝通中最核心的角色:「人」 「人」:多元而複雜的的形構 歷史文化的 社會脈絡 法律的 階級的 性別的(sex、sexuality、gender role) 特殊家庭背景 個人特定的生理、心理 以老師為例: 「老師」(經師、人師)v.s.「Teacher」 溝通的目的 消極:減少不確定性-Berger Brada(1982) 積極:「溝通」是有目的、有功能、有意義的「行動」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一) 性別(sex):男性、女性。 性別角色(Gender role):男性化、女性化。 性別角色: 性別(生理)v.s.性別角色(社會文化):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二) 男性化:工具取向,在乎行為表現。 善於行動、積極實踐。 以共事來確認友誼。 刻板印象:缺乏溝通、自以為是。 女性化:情感取向,依賴語言溝通。 善於傾聽同理與表達。 以溝通來進行情感交流。 刻板印象:嘮嘮叨叨、缺乏行動力。 兩性化:高柔並濟的性別角色行為。 剛柔並濟的性別角色,能隨著環境的需要而調整期性別角色行為。 例如:男生自己下廚、女生自己修車。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三) 親密(婚姻)關係的複雜的 個體的關係經營,涉及生物因素與文化設計。 情慾一樣是是受到生物與文化因素的影響。 中國人壓抑女人的情慾(擔心無法控制) 將情慾污名化(成為文化設計)?使女人「守望」 使女人成為「生育」的「工具」?當功能不佳時,成為「棄婦」 文化中「家國同構」的設計: 不準個人有自己的意見 「忠?孝?仁(親親之謂仁)?義」?男人也會守望,擔心「懷才不遇」 使人成為統治者的「工具」 ?當功能不佳時,「失寵」或「流放」 ?尤其是功高振主時,「殺無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中國文化中「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