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式课程的实践经验
第五章 正式課程的實踐經驗
第一節 正式課程的理念
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是以學術課程、生活藝能課程及社團
作為三分的架構,其中學術課程又分人文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
學三個領域。社區大學強調的學術課程是有助於幫助學員啟發知
性成熟,希望以經驗知識為主 ,套裝的理論架構為輔。引導學習
的方式應該是以問題中心,一層層的去建構自身的知識,運用帶
有豐富經驗的媒介,帶領學員從別人的經驗與自身對話,思考人
生的根本問題。黃武雄在論及新文化的發展時認為其發展的經線
為「參與」,讓人參與公共事務,參與公共決策;緯線則為「學
習與思辯」,讓人重新認識世界,思辯人存在的價值。參與使人
激發再學習的動機,啟動價值的思辯。而反過來,學習與思辯則
會提高參與的品質,使公共決 策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不致太早
誘引出權力的競逐,腐蝕決策的品質。參與及學習,兩者相互辯
証的機制,將激盪出新文化的活力(黃武雄,2002a,頁 14)。
壹、學術課程的理念
套裝知識幫助人取得文憑,謀求出路,但無助於人的知性成
熟。人的知性成熟,需要學習者融入前人文明創造活動的深度經
驗中,但抽離個人經驗的套裝 知識通常只提供知識的骨架,沒有
血肉。只學套裝知識,人的意識會趨向工具化,因為套裝知識的
100
抽煉過程經常以其工具性為主要考量。另外,由於套裝知識抽離
個人特殊經驗,其內容與結論看來不容置疑,長期作純粹套裝知
識的訓練會引人走入專斷主義,使人的思維變得教條。
不同於傳統學校的教學,社區大學將融合經驗知識與套裝知
識,讓彼此相互滲透,其份量也調整為 7 比 3(經驗 7,套裝 3)左
右,使套裝知識不再成為知識唯一的內容。一些代表套裝知識的
概論性課程,如經濟學原理、 政治學原理、理化概論、教育哲
學、藝術史等,仍會在社區大學開授,使一些學習者可以取得該
領域較全面的知識。但社區大 學更著重專題、著重某些思想流派
的論述,直接切入問題核心;或著重前人創造活動的經驗歷程,
使學習者容易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迎接、去印證,或去批判不
同時空下,他人的經驗精華, 而非單向輸入,照單全收。
在社區大學的學術課程中,黃武雄(2002b)提出幾個刻劃
經驗知識的原則:
一、問題中心:
在社區大學的課程中,知識的鋪陳大部分不按套裝知識由簡
而繁、由遠而近、由普遍而特殊的順序來編排。直接提出問題,
圍繞於問題,深入問題核心, 反覆辯証,又引出新問題,再深
入,再辯證,更能激發經驗碰撞,吸引學習者的興趣,使其從中
獲益。「問題」原本是人類知識的核心,可惜在套裝知識的編排
中,它被貶抑為習題演練,使知識失去了生命。
二、經驗穿透:
人的知性成熟,取決於人內在經驗世界的豐富或貧乏。直接
欣賞電影、音樂、小說,甚至翻看繪本或童話,都容易引起學習
者的感動。有了感動便表示自己的經驗與他人的經驗有了碰撞,
101
碰撞之後他人的經驗才有可能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人才會因而
成長成熟。社區大學的課程最忌講師個人太強的主導,在社大不
祈求大師的澤被,卻寄望課程提供多元而深刻的經驗,使學習者
在穿透他人經驗的同時,陷入 沉思,不斷更新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回歸根本問題:
社區大學安排有社團活動與生活藝能課程,目的在帶動人的
公共實踐,充實人的生活內容 。而學術課程則著重人對根本問題
的探討。藉學術課程深化公共 領域的內涵,並提升私領域的層
次。是因那些堅持不懈探討根本問題的人,人類文明才有了質
變。在社區大學,提供學術課程,便是要恢復學習者童年探詢根
本問題的興趣,並引導他們深入前人思索根本問題的經驗,激發
他們對根本問題的再思辯。根 本問題的探討,對於人形成什麼樣
的世界觀,有關鍵性的影響。 這麼嚴肅深刻的學術問題,其實源
自童稚時期的好奇,學習者可再續童年的記憶。心智的返老還
童,會使人免於僵化,使人變得親和可愛。
巴西解放教育哲學家 Freire 所指出教育作為一種對自身及
所處環境形成一批判的認識觀 及改變世界的動力(夏曉鵑,
2001)。社區大學在反省主流的價值上特別注重,希望藉由課程
與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