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doc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

2017-02-17董 2017-2-20 主任加工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梁 鸣 (梧州市梧州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7.02.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递增[1]。以往的研究显示,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s,DHS)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且被多数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2]。但据相关文献报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实施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势,临床价值更大[3]。由于粗隆部具有丰富的血运,发生骨折即给予积极治疗后常愈合良好,而部分研究显示粗隆间骨折有较大概率的髋内翻、畸形愈合,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本文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比较PFNA与DHS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优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70~85岁,平均(74.43±5.15)岁;跌倒致伤25例,交通意外致伤5例;Evans分型为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5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71~88岁,平均(74.51±6.36)岁;跌倒致伤26例,交通意外致伤4例;Evans分型为Ⅰ型4例,Ⅱ型11例,Ⅲ型8例,Ⅳ型6例。2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70岁,有外伤史且经影像学、临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者,可以耐受麻醉及手术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有其他部位合并骨折者,病理性、陈旧性、开放性骨折者,合并心肺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者,合并肝肾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者,其他原因无法实施内固定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PFNA内固定,对照组实施DHS内固定。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常规牵引制动,依次拍摄髋关节患侧轴位片、髋关节双侧正位片及患侧股骨X线片,对骨折情况、患侧的股骨情况进行评估,患者高血压、心绞痛等基础疾病得以控制且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后实施手术治疗。 1.3.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DHS实施内固定治疗,仰卧位,于C臂X线下,以股骨外侧作为手术入路。暴露股骨上段、大转子,骨折复位后以导向器将导向针打入至大粗隆的下方,待导向针与股距确认平行,经导针钻孔将DHS置入,给予充分固定。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PFNA实施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比较对侧位的股骨X线,判断髓腔大小。仰卧位,于C臂X线下牵引复位,自大转子的顶端作5 cm切口,延伸至近端,分离臀中肌充分暴露大转子,在大转子的顶点部位以尖椎开孔。于X线下进行定位并将导针置入,当导针针尖达股骨髓腔时,于导针引导下将11.0 mm的空心钻插入完成扩髓处理。再于髓腔内将髓内针插入,长度、大小适宜,最后于解锁状态下将PFNA主钉插入并完成锁定。对旋转移位进行纠正,于透视下完成远端锁定钉的静态安装,主钉尾部旋入螺帽固定。 1.3.3 术后处理 术后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进行24~48 h持续负压引流。术后1 d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主动训练,术后2 d屈膝、屈髋训练,术后1周依据患者病情进展,酌情扶拐下地训练,逐渐负重训练,并参照骨折X线下愈合情况开始增加负重量。2组均随访1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4] ⑴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⑵应用X线、图片储存、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观察比较2组术后及末次随访的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TAD)值,健侧颈干角、术后及末次随访的颈干角;⑶观察比较2组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包括活动度、功能、疼痛、畸形四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佳;⑷观察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包括穿衣、进食、洗澡、床椅转移、使用厕所、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平地行走等项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强;⑸观察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