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七章+不随意运动的神经电生理研究.pptVIP

第二部分+第七章+不随意运动的神经电生理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第七章不随意运动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第七章 不随意运动的神经电生理研 究 郑 重 第一节 不随意运动的种类 一、不随意运动的分类 按一定节律反复律动性的不随意运动,称为震颤。 持续性、不规则无目的的不随意运动,包括舞蹈病、舞动运动、手足徐动症、运动障碍等。 肌张力亢进所致的持续性的姿势异常即肌张力障碍。 闪电样的不随意运动,称为肌阵挛。 (一)震颤 1、Parkinson(静止性)震颤 震颤通常与基底结症状一起出现,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唯一临床表现。肌电图表现为拮抗肌的交替活动,频率4~6Hz。 (二)特发性震颤(ET) 姿势及运动混合性震颤,EMG为拮抗肌的向步活动,频率为4~11Hz,少数呈交替性活功。与小脑离心通路系统异常兴奋、末梢神经损害、脊髓反射弧异常兴奋和神经官能症有关。 两种震颤是否存在不同机制(ET是PD的早期病症;ET是PD的顿挫型;ET和PD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赵澎(2006):PD静息期(93.3±16.30m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2.40±21.50ms)(P<0.0.5);张鸿(2005): PD静息期(116.03±15.6m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6.94±20.5ms)。表明PD肌震颤与皮质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性降低有关。 王 艳(2007) :ET静息期(126.23±31.37ms)与正常对照组( 131.52±27.44ms)无显著差异(P>0.05) 。表明ET的发生并非与运动皮层兴奋性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有明显关系。 提示两种肌震颤发生的中枢抑制障碍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附:关于严重精神创伤与震颤麻痹 一38岁的已婚妇女,得知丈夫外遇的一周内,情绪极度低落、失眠的同时突然出现左上肢震颤,动作迟缓。神经内科进行头部MRI、甲功、雌激素、铜蓝蛋白及血液生化等检查全部为阴性,转入精神科。 查体:行走前倾步态,左上肢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动作迟缓,共济失调,病理征阴性。 进行SEP、BAEP、MEP检查均未见异常。 左前臂表面电极肌电图:前臂伸肌、屈肌静止性交替活动,频率恒定为5Hz。 核医学科PET检查结论:“双侧豆状核糖代谢增强,以右侧明显”,考虑诊断“帕金森氏病”。转回神经内科治疗,予美多巴62.5mg Tid,金刚烷胺100mg Bid治疗,病情明显缓解。 精神应激导致震颤麻痹的理论依据与文献佐证 理论依据:应激导致糖皮质激素、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大量释放,过多的递质在增强大脑应对应激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神经毒性作用,并且这些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具有神经毒性,由此直接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障碍。 文献佐证:⑴Amanda D. Smith, Sandra L. et al. Stress-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a working hypothesis. Physiology & Behavior , 2002( 77) : 527– 531 ⑵Schwab R, England J. Parkinson syndromes due to various specific causes. In: Vinken PJ, Bruyn GW, editors.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disease of the basal ganglia. New York: Wiley; 1966. 227–47. (二)肌阵挛(myoclonus): 快速的肌肉跳动、不规律或呈节律性。 1、刺激—敏感性肌阵挛:受外界刺激诱发 ⑴皮层反射性肌阵挛——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肌阵挛性癫痫(小运动型发作)、缺氧后肌阵挛、Alzheimer病等。 ⑵皮层下(网状结构)反射性肌阵挛——半要见于缺氧后肌阵挛、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等。 2、非刺激—敏感性肌阵挛:安静休息时发作,无任何诱团,也称为“自发性肌阵挛”,如脊髓病变性肌阵挛。 皮层反射性肌阵挛的EEG与电刺激诱发的巨大SEP 网状结构反射性肌阵挛EEG与EMG关联性特点 脑电图检测可见棘波,常与肌阵挛性肌肉跳动相关联;但棘波可在最初的肌电活动之后出现,且与肌肉跳动无锁时关系,因此似乎不是由于棘波引起的肌肉跳动。由于最初受到激活的是第XI对颅神纤支配的肌肉,强烈提示其脑干起源。 第二节 不随意运动的肌电-脑电锁时同步研究 同时记录脑电图与肌电图有助于了解肌阵挛与脑电图的关系。当肌阵挛频发时,脑电图上也常可见棘波,但二者关系并不一定,有时二者并不对应,因而难以精确地研究肌阵挛等与脑电图之间的时间、空间关系。Shibasaki (1975)、Hallett( 1977)等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以肌阵挛放电的起点作为触发点,对其前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加算平均,可以发现肌阵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