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病毒的分类与命名.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 毒 学 第二章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概念是1898年首次提出来的,在此期间病毒的种类由最初的几十种、几百种,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种,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的命名和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建立了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病毒分类系统。 第一节 病毒的定义 “病毒”(virus)来自于拉丁文毒物(Poison)一词。 1892年 Ivanofsky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时,称为滤过性致病因子,即是一类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的病原体。 1957年,Lwoff将病毒定义为一类具有严格细胞内寄生和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并且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能进行复制,不能产生二等分裂和缺乏能量形成的酶系统。 60-70年代,病毒被定义为在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上不同于其他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一类最小的微生物。并且确定了病毒的五大特点: (1)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2)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 (3)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 (4)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5)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1978年,Luria和Darnell进一步指出,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能在活细胞内复制,并且利用活细胞的合成机制产生子代病毒粒子。 现在许多究表明,病毒在复制过程还可产生有基因组缺损的缺损病毒,逆转录病毒基因组RNA经过 逆转录过程能够形成原病毒(provirus)。 病毒一般由其基因组(DNA或RNA)和外壳蛋白构成。 然而,1971年Dienner发现了仅含小分子量RNA,而不含外壳蛋白的类病毒(viroid),即裸露的RNA分子。 198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有的植物病毒除了含有基因组RNA外,还含有类病毒样RNA分子,即拟病毒( virusoid )。 1982年Prusiner发现羊骚痒病是由分子量约50kD的蛋白质感染所引起的,没有核酸分子的参与,称该因子为朊病毒(virino/prion)。 由于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病毒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病毒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向病毒学家提出了新的问题。 病毒的基本类型: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即裸露的、小分子量的、有侵染活性的RNA或蛋白质分子,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微小的“生命” 。 然而这些低分子量的RNA或蛋白因子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的致病力如何? 这些都是由亚病毒的发现而提出来的令人振奋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能赋予病毒新的含义,而且也有可能对探明生命的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在认为病毒是一种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的非细胞生物,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可以进行复制和增殖,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病毒可以在活细胞中复制和增殖,并将基因信息传递给子代,因此病毒又可以看作是一种遗传单位。病毒都没有自身的能量系统,只能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宿主细胞而独立的进行自我复制。 病毒的定义随着分子病毒学的发展而不断延伸。 目前,比较公认的病毒定义: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第二节?? 病毒分类和命名 一 .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1937年Levaditi和Lepine根据病毒对组织的亲和性进行分类。 1948年Holmes提出根据病毒引起的宿主症状分类。 1950年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提出了有关病毒分类 的八项原则: (1)形态和繁殖方式; (2)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质; (3)免疫性能; (4)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5)传播方式; (6)对不同宿主组织和细胞的嗜亲性; (7)病理变化,包括包含体形式; (8)临床症状。 1963年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议(按病毒本身的理化性质进行分类)提出了新的八项分类原则: (1)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2)病毒粒子的形状大小; (3)病毒粒子的结构; (4)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7)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8)流行病学特征。 1966年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并通过上述新的分类原则。 1971年ICNV公布了病毒分类与命名的第一次报告,将500多种病毒分为RNA和DNA病毒两大类、43个病毒属(组)。 1976年ICTV公布了分类与命名的第二次报告,将病毒已建立的属按宿主分为五大类。 1979年ICTV公布了分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