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浒传思想倾向的反思
《水浒传》思想倾向的反思
【作者】王学泰
【内容提要】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自其产生以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它很少涉及到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他们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梁山聚义),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最终失败了。《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思想。一是它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人们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造反也是他们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水浒传》通过林冲、解珍解宝等人的故事指出官逼民反,造反有理;《水浒传》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它阶层的人们所理解。
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人们认为“招安”是背叛。摆脱一些教条,对招安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招安既是当时(北宋南宋之交)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意义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关键词】 水浒传,游民,造反有理,招安。
一《水浒传》主题辩
尽管《水浒传》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生平状况,在学术界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它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长篇通俗小说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从它一产生便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上自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不乏“《水浒》迷”。尽管许多人抨击它,禁止它、焚毁它,但还是明清两代最畅销的通俗读物之一。明代批评家把它列为“四大奇书”中的一种。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它的“奇”不仅在于用当时的“引车卖浆者”的语言撰写了一百余万字小说,使读者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也是主流社会的人们非常少见的,与以前的文学作品相比,《水浒传》更是空谷足音。它的出现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1,争议
《水浒传》是写什么的?它的主题是什么?这在不同的时期则有不同的说法,对于文学名著的研究与评价往往是与社会思潮同步的,社会思潮常常通过文学批评来表达自己。
《水浒传》写成于明代中叶,当它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刊刻出来的时候,正处于思想解放、个性觉醒时期,此时许多学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说它所表现的梁山好汉“诵义负气,[1]百人一心。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⑴。这是把梁山的英雄看作是实现正义公正的社会良心。托名李卓吾的《〈忠义水浒传〉叙》也明确指出《水浒传》是“发愤之作”,其内容表现的是“水浒忠义”,把罗贯中、施耐庵看成是宋遗民,他们借写伏身草莽的英雄豪杰用以表达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到了清代,封建专制加强、统治者实行全面的社会控制。此时主流舆论对《水浒传》多持否定态度,说它“诲淫诲盗”,为不逞之徒立传,把《水浒传》视为最败坏人心的作品。最高统治者多次下诏禁止刊刻和出售《水浒传》。
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有许多研究者借《水浒》以比附当时社会斗争,二十世纪初,定一的《小说丛话》说《水浒传》“独倡民主、民权之萌芽”,并指出作者“因外族闯入中原,痛切陆沉之祸,借宋江之事,而演为一百零八人。以雄大笔作壮伟文,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以为排外之起点”。王钟麟在《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指出《水浒传》是讲平等、均财产的“社会主义小说”。钱玄同在给陈独秀的书信中称赞施耐庵有社会党人的思想,《水浒传》一书的主脑在于表现“官逼民反”。有的甚至用以借喻“实行宪政”或当代革命。鲁迅对此加以嘲讽“说《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因风而起者便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⑵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阐释《水浒传》中则定“农民起义说”为一尊,五六十年代,对于这点的背离往往会招致批判;文革中要整所谓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水浒》这部书”,又成为“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工具,这时谁要再赞美《水浒传》又会给他带来无妄之灾。由此可见,对于《水浒传》主题与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与当时的思想运动和政治倾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近世更是把评论“水浒”当作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开古今未有之先例。
近二十年来,思想解放,对于一般的学术研究很少干预,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文史界的研究者逐渐突破对于“农民起义”的迷信,对《水浒》的阐释有所突破。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