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等学校课程节能减碳学科中心-金门永续环境教育网.DOC

高级中等学校课程节能减碳学科中心-金门永续环境教育网.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等学校课程节能减碳学科中心-金门永续环境教育网

PAGE \* MERGEFORMAT13 防災做得好,生活沒煩惱(課程介紹)教案設計表 教學活動名稱 防災做得好,生活沒煩惱 (課程一)知彼知己-認識土石流 (課程二)坡地校園-實地安全檢查 (課程三)無所遁形-潛勢河川疊圖分析 (課程四)廢物利用-DIY雨量筒 設計者 對 象 陳鴻緯 九年級 課綱相對應內容 同各附屬課程教案設計表 教案時間 4節課 設計理念 曾有金門籍教師分享初次到台灣求學時的經驗,金門少有地震所以在台灣遇到地震時很驚慌得不知所措,不過本島居民早對地震習以為常,這段經驗分享是大部分金門學子在台求學都有的經驗。金門的特色就是極少天災,這就是一種在地特色,如受台灣阻擋的效應,風災程度不如台灣嚴重,且集水區小所以也難以發生水患。金門防災在地化:災害發生前可以預防的方式、災害發生後居民的調適行為,如土石流等坡地災害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居民是有時間作防災工作的,本課程著重在台灣常見坡地災害-土石流的認識、發生徵兆、預防從日常生活做起。避免金門學子在台求學初次遇到台灣常見天災而驚慌失措,甚至造成生命與財產的危害,防災就是知彼知己方能化險為夷。 英國小女孩Tilly Smithy在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憑著在地理課學到的海嘯預警知識,救了自己家人及近百條人命,足見防災知識與教育由學校教育做起,有其重要性。但歐洲並不是海嘯經常發生的地區,而一個普通的英國小女孩竟能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並及時提醒周圍的人,這樣的防災教育不能不令人佩服。 台灣是天然災高度危險潛勢國家,推動這個學校防災教育更是最迫切的課題。如果金門的孩子能像Tilly Smith這麼鎮靜勇敢,金門學生未來在台灣求學時遇到災難發生時,災害造成之傷亡可以減低甚至避免。金門因地理位置的關係較少天災,但金門學生未來求學大多數往台灣發展,學生在金門時雖遇不到土石流,但傳遞一些土石流的基本知識,有助金門學子認識台灣常見災害並避免自己身陷危險之中,讓學生發現知識並不只是課本上的內容,更是可以從生活中落實的。 利用各種活動時方式,讓學生做中學,邊想邊做,從實際活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能付諸行動,讓學生自由聯想、擴散思考,並給予思考時間以組織不同的想法和觀念,尋求激盪出創意,提供學生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機會。 2009年8月8日臺灣史上最哀戚的父親節,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豪雨,使得臺灣中南部地區災情慘重,讓我們更應重視防災教育;其中在風災期間達卡瓦努村土石流防災專員孔效平村長利用雨量筒自行觀測雨量,及時撤離居民,將傷害降到最低,更是防災教育落實於生活的最佳榜樣。 教學目標 能說出台灣常見坡地災害的成因。 能使用簡易的疊圖分析來瞭解坡地災害與斷層、地形間的關係。 能說出雨量與坡地災害間的關係。 能使用雨量筒來測量雨量。 藉由校園實地考察,使之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協助坡地檢視及預警工作使之在日常生活能有防災的概念。 教學省思 要使各組參與討論次數相當,避免某幾組獨占討論時間。 教導疊圖分析的概念時,以多媒體方式呈現較佳。 將疊圖分析繪製的各步驟以實際成品來分段解說,成效較佳。 雨量筒的材料務必交代學生帶來表面平滑型的保特瓶。 校園實察時行前規則務必課前說明完畢,可避免實施時的混亂場面。 在考察的過程中要交代學生紀錄觀察的設施與現象,可避免走馬看花最終一無所獲。 鼓勵學生多方面思考,可避免學習單出現制式的答案不利學生思考。 防災做得好,生活沒煩惱(課程一)教案設計表【1】 教學活動名稱 知彼知己-認識土石流 設計者 對 象 陳鴻緯 九年級 課綱相對應內容 同下述之能力指標 教案時間 45分鐘 設計理念 讓學生具備初步坡地檢視、坡地災害預警的能力。 加強學生坡地災害警覺意識。 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坡地防災之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能力指標 社會領域 1-3-10 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 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1 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 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 人類的生活型態。 1-4-8 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 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環境教育 2-3-1 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 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 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具體目標 說明發生土石流的成因 能說明台灣好發土石流災害的自然因素。 能說明台灣好發土石流災害的人為因素。 能察覺生活環境中可能 造成土石流災害的危險因素。 能保持警覺心,留意生活及旅遊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土石流災害,並隨時注意可能的危險以利及早因應。 能歸納思考不同因素導致土石流災害發生的原因,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 教學準備 一、教師 國民中學社會第一冊地理(南一書局) 第二章:地形(台灣島成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