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改革与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课程改革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 力 我们有必要在大中小学开设英语课吗? 我们与“新东方”到底有多大区别?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顺应时代要求,振兴我国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改革课程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 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 开展教师培训。 启动新课程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韩国 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 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美国 其《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 4、 8、12 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 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台湾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其基本目标可概括为3大关系、10项能力。 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 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 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我国学生发展现状反思 优 势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1999年8月稿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1999年9月稿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1999年10月稿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修改第9稿,2000年4月 劳动者 建设者 跨世纪人才 接班人 “四有”新人 以人为本 以育人为本 教育的两大功能 工具性 人文性 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人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 前 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已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的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全世界每年约有9亿人接受基础教育 中国约2亿,约占22% 全世界每年投入基础教育的经费约1万亿美元 中国约1百亿,占1% 用1%的钱教育22%的人 这次课程改革: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 努力构建: 以德育为根本 以知识的更新与重组为基础 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为依托 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为保障 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确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培养目标 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研制新的课程标准 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形成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完善教材的开发与管理制度 建立推进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 培养目标 1、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国情,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国家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具有民主和法制的精神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团结、合作、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培养目标 2、智 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劳动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