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学说的比较 香港教育城.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道学说的比较 香港教育城

儒道學說的比較 老莊學說都是出現於政治黑暗的亂世,但老莊二人,同為不滿社會現象的人,其言論與儒家完全不同,並不積極地解決宇宙、人生、社會種種問題。故儒家學者一生四出奔走,為救國救民而忙碌;道家則主張出世,與儒家學說大異其趣。 (一)核心思想:道的不同 儒、道兩家皆言「道」,然道家所稱的道,是指「自然」的「道」,既指宇宙萬物產生的根源,亦為道家學說的根本淵源。道為先天存在,且一成不變,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認為人類只能順着自然界,最多不過輔助一二,而不能有越乎自然創造,故老子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莫敢為。」此種否認人類創造能力的論調。 而儒家所說的道,從不離開人事而作玄妙的解說,故帶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與道家剛相反,儒家以人為中心,以人類心力為萬能,以道為人類不斷努力所創造,故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道在儒家是一個重要的中心觀念,在道家更是最基本的哲學根源。儒家把道引申為人生的準則、社會的規律、政治的典範等,但道家卻把道作為宇宙原始物質的代號,進以演成自然主義的理想。 (二)道德修養的分歧 儒家以「仁」為道德修養的中心,「禮」為道德修養的規律,並且嚴格區別是非善惡,提倡道德及修養,內聖外王,並以成為君子、聖人為最高理想。道家則絕仁棄義,認為「智慧出,有大偽」,以禮儀制度為禍亂的罪首,高唱善惡無別,以追求自然為理想。 (三)人生觀的分歧 儒家的基本觀念,是「仁」、「義」、「禮」,而且認為人天生便有使命感,終生以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為要務。故當自強不息,盡心知性,則能上達於天德,而兼善天下。至於道家,因為老子一心避道,求取「無不為」,故認為人生於無為,順應自然,獨善其身,清虛自守,不作任何功業,並且能居安思危、知雄守雌。 (四)政治思想的分歧 儒家重視教化,以「內聖外王」為學習的最高目的。孔子主張「正名」,行禮治;孟子則集中討論民本、革命論等,而兩者大要都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的,標榜大同世界,這觀念成為後世君臣的政治目標。道家則反對一切禮樂和教化,並對智慧全盤否定,如老子便認為「智慧出,有大偽」,故政治上傾向於無為而治,聲稱「我無為而民自化」,標榜小國寡民,此觀念影響到西漢初的統治策略。可見儒道兩家在政治上亦有不同的表現。 (五)思想方法的不同 孔子的思維方法是折衷主義,亦即「中庸」之道。孔子的學說無不以「中庸」為中心,如論語所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就是中庸的注腳,因此孔子教化弟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老子的思維方法則是「相對主義」,他所舉說的道與名、有與無、善與不善、美與惡等,又說:「無為而無不為」,「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 老子為我國自然哲學之鼻祖,其思想與博學,早為當時人士所尊敬,孔子贊其言,聞其理論,亦蒙其影響,所以儒道二家學說雖有甚多大異其趣之處,但亦有不少相同的要點,現分述如下: (一)兩者對天的觀念 道家對天之觀念,認為是自然,沒有意志,不能賞善罰惡,與儒家荀子所主張,「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天論》完全相同。但荀子甚為積極,故進而為制天用天之主張;而道家始終留於順天之觀念中。 另外,莊子主張與道冥合,與萬物齊一;孟子亦主張「上下與天地同流,萬物皆備於我。」《孟子?盡心上》二者分別之處,就目的而言,莊子為求超脫,孟子為求道德;就方法而方,莊子用「心齊」「坐忘」,孟子用存仁心、養善性的方法,所謂「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盡心上》 (二)兩者皆言道德 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老子則說:「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德者同於德。」孔子曰:「以德報怨。」老子曰:「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等,多有相同的見解。 (三)身份論 孔子所稱「君子」、「小人」,老子所稱「善人」、「不善人」,都昰指該人在階級社會中的社會地位。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老子則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故兩人同把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等。 總體來說,儒家之學較為積極,如孔子提倡「義命分立」,雖然道之不行,但目標仍為可以立己,可以立人,可以治國,可以平天下。故儒家可成為後世治國的原動力,亦為弱國的求存妙方。至於道家之學,可以養生,可以盡年,可以去除爭鬥和負累,為治世的安定良策,亦為亂世的生存之道。然道家思想過份退隱,其學說實不足以撥亂反正,因此歷來對儒家評價較高,對道家學說評價較低。 儒法學說的比較 春秋時代,封建制度日漸崩潰,政治社會發生很大變動,一時學者紛紛研究補救之道,是故產生了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到了戰國時期,又出現許多主張法治,反對禮治之學者,後人稱之為法家。儒家堅持復禮,法家主張明法,兩家思想學說,處世態度,異處甚多。 (一)就自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