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 中 外 的 交 往 与 冲 突 江永县允山中学 周亚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郑和下西洋。 2、 掌握戚继光抗倭。 3、 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4、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2、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郑和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 课件演示、学生讲故事,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 集的资料,情景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材料一: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纷举行了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在我国设立“航海节”或“航海日”,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 材料二: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这支由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派遣,由郑和统帅的船队,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 “郑和下西洋”。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六百年过去了。追述壮举,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时的帆影和波涛。我们在自豪与敬佩中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郑和完成了这不可以思议的航行?郑和是谁?他穿越了怎样的暴风骤雨和历史迷宫,才成为这场海上奇迹的主角。 打出课题“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认识郑和: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教师提问:西洋指的是今天的那些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学生阅读后回答: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3、郑和下西洋路线:教师边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西洋下的路线,对照地图让学生边描边看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 2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介绍邮票《郑和西洋下纪念邮票》,设问:猜猜看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4、郑和下西洋盛况:教师边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西洋下的时间、规模和所到过的国家和地区。学生阅读教材,填写“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格。 时 间 次 数 规 模 人 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思考: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面对诸多困难,郑和最终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有几点? 危险: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成功原因: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造船水平的高超; 航海技术的掌握; 指南针的使用;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6、 郑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