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3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语文真题.docVIP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3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语文真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3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语文真题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3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语文真题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 2013 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语文真题 关键词:军考真题,德方军考,军考试题,军考资料,士兵高中,军考语文 考 生 须 知 1.本试题共八大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将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答题纸全部上交并分别封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是 A.湖泊 慰藉 体裁衣 . bō供给 .gěi . jí量 . B.膝 盖 xī脂 肪 zhī 掣 肘 zhì循规蹈矩 . . . .jǔ C.荷 枪 hè惬 意 qiè 畜 牧 chù里应 外合 yìng . . . . D.麻痹 热 zhì 屏 弃 bǐng 敷衍塞 责 sāi . pí炽 . . . liáng 2.有错别字是 A.旋涡头昏脑胀负隅顽抗警钟长鸣 B.羸弱莫名其妙出身行伍并行不悖 C.眩目世外桃源坐镇指挥一泻千里 D.蛰伏自鸣得意祛除风寒无稽之谈 3.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他入伍八年,两次荣立三等功。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了几种预案。那次火 山吞噬了打片的土地。严格管理,能杜绝事故。 A.其间制定爆发只要/就 B.期间制订暴发只有/才 C.期间制定暴发只要/就 D.其间制订爆发只有/才 4.没有语病的是 A.40 多岁的人,竟如孩童般摆弄餐桌上插着的小旗,并会心地发出笑声。 B.基层敢不敢提意见、指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态度。 C.兔子既没有利爪、獠牙,又没有坚甲、厚皮和伪装,为了生存,只好多挖洞、多做 窝,从而逃避敌人。 D.罗林曾三次抢救过落水的两名儿童和一位老大爷,他的高尚品德受到群众的热情表 扬。 5.标点符号的使用,准确恰当的是 A.小说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尾,深刻的表明:矛盾依然存在,斗争不会结束,从而丰富 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B.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 “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人和动物油什么异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赫胥黎,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 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中国与非洲的文虎交流邓新裕 在人类文化的曙光时期,尼罗河文明与黄河文明曾遥相辉映。早期埃及学着托勒密著的《地 理书》 、 旅行家科斯马斯写的 《基督教各国风土记》 , 都有关于中国的记载; 在我国, 《汉书· 地 理志》中的“已程不国”极可能就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 《魏书·西戎传》中提到的“乌迟 散城” ,据考证即亚历山大港。 中国与西方早有交通往来。早在上古时代,中国的货物远销到红海和地中海地区,北非的埃 及是中国同大秦 (罗马帝国) 海上贸易的中专站, 因此中西的交往促成了中国与非洲的经济、 文化交流。 索马里、 肯尼亚、 桑给巴尔等地出土的钱币既有元明清时期的, 也有唐宋时代的, 这是中国与非洲在很久以前就存在贸易的明证。 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首先是从北非开始的, 北非地区相当早就获得了世界闻名的中国丝绸。 丝绸等中国货物辗转贩运到欧洲后, 其中一 些流入了北非, 如公元前 1 世纪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克里奥帕特拉身上披的华贵绸袍就是用中 国丝绸制作的。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以东非与中国的交流为最多,时间上晚于北非,双方频繁 的开展了大量的贸易, 自唐宋以来延续到元明, 维系不断。 东非人非常爱用中国瓷制杯、 盘、 碗、壶等器皿,中国则从东非得到香料、象牙、犀角、玳瑁、樟脑等物品,其中有些是稀有 的奢饰品。 谈到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史,不能不提到唐人杜环。他随征西节度使高仙芝远征,被阿拉伯 军队俘去,他把从阿拉伯人那里了解到的关于非洲的知识写成《经行记》 ,如他在书中谈到 摩邻国(肯尼亚)有“不食猪、狗、牛、马等肉”的习俗;与杜环同时被俘的中国工匠则把 造纸方法传授给了阿拉伯人,此后造纸术在 9、10 世纪之交,或更早些传到埃及;火药也在 13 世纪后期传入埃及,埃及人把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叫做“中国雪” 。元朝时,埃及的天文 学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制糖术也正是传入我国。 古代中国把来自西域的仆役成为“昆仑奴” ,大多指马来半岛的黑色人种。但唐朝“昆仑奴” 都是从西域来的。遂阿拉伯进贡使团一同入境,他们“通体黑色,头发卷曲” 。近年唐代墓 葬中每每出土的“昆仑奴”俑,确是非洲人,这可能算是最早来华的非洲人了,他们传入非 洲文化,带走华夏文化。官方有互访, 至晚在宋朝时中国和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