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灌溉 、环境与水利共同体 ———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 钞 晓 鸿 关于明清时期的水利社会及其变迁 , 学术界曾以所谓的水利共同体及其解体理论进行解释 , 并引起过热烈的讨论 ; 其中明末清初地权集中被作为水利共同体解体的基本原因。本文结合田野 考察 、发掘民间文献 , 分析关中中部的渠堰灌溉及水利社会 , 对该理论进行若干辨析与反思 , 认 为地权的相对分散也会出现共同体内部权利与义务的脱离 , 各地水利共同体的解体时间未必统一 于明末清初时期 。 关键词  环境  灌溉  水利共同体  明清  关中 作者钞晓鸿 , 1968 年生 , 历史学博士 , 厦门大学历史系 (厦门 36 1005) 。 本文所考察的关中中部渠堰水利灌溉系统 , 位于渭河北岸支流流域 , 除一级支流泾河之外 , 还有冶河 、清河与浊河 。后三条河流依次汇合后 , 最后由石川河注入渭水 。 引泾灌溉历史悠久 、灌区广阔 , 从战国至唐代 , 在关中乃至全国颇具影响 。后来灌溉面积 总体呈萎缩之势 。乾隆初年 “拒泾引泉”———堵塞引泾洞 口而专以泉水灌溉 , 据称灌溉面积 “七万”余亩 , ① 清末仅 “二百余顷”, ② 已失去关中水利的中坚地位 。上世纪 30 年代 , 随着现 ③ 代引泾工程 ———泾惠渠的兴建 , 灌溉能力才大幅提高 。 在传统引泾灌溉衰落之时 , 清河等引水 灌溉则愈益凸显 。清河亦名清峪河 , 由耀州南流进入三原 、泾阳县 , 明代主要渠道有 6 条 , 毛 ( ) ④ 坊渠 、工尽渠 、原成渠 、下五渠 分为 2 个渠系 、木帐渠 , 灌溉田地千余顷。 清河之东为浊 河 , 又称浊峪河 , 亦从耀州流入三原 , 上述下五渠之一与浊水 “合流”者为八复渠 , 清代灌田 “二百三十余顷”, 其他 5 条渠道共灌田 “七百余顷”; ⑤ 此外浊水各渠道 , 康熙时据称灌溉田地 ⑥ 200 余顷。 清河之西为冶河 , 又称冶峪河 , 由淳化向南流入泾阳 , 两岸建有多条渠道 : 上王公 ① 唐仲冕 : 《重修龙洞渠碑》, 道光二年六月 , 此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蒋湘南 : 《后泾渠志》卷 1 《泾 渠原始 ·龙洞渠之始》, 1925 年重刊本 , 第 6 页 a —b 。 ② 杨虎城 : 《泾惠渠颂并序》, 1935 年 12 月 , 此碑现存泾阳县王桥镇社树分水闸李仪祉墓园。 ③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 : 《李仪祉先生纪念碑》, 194 1 年 3 月 8 日, 此碑现存李仪祉墓园。叶遇春主编 《泾 惠渠志》, 三秦出版社 , 199 1 年 , 第 116 —122 页 。 ④ 成化 《重修三原志》卷 1 《地理志 ·渠》, 第 15 页 b —16 页 b 。 ⑤ 民国 《续修陕西通志稿》卷 57 《水利一 ·三原县》引 《旧志》, 1932 年刊本 , 第 23 页 b —24 页 a 。按 : 各种文本对上述渠道有不同写法 , 如工尽又作工进 、原成又作源澄等等 , 本文对此暂不区分 , 仅根据 情况方便使用 ; 其他渠道同。 ⑥ 光绪 《三原县新志》卷 3 《田赋 ·水利》引康熙 《三原县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