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PPT

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知识归因的语境分析法 目 录 知识的归因是指对命题p是否为知识命题的判定。 知识归因的语境原则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 语境补全原则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 结论 1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 归因不矛盾性原则包括归因结果与归因语境不能矛盾、归因语境之间不能矛盾(即不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归因语境,这条原则称同一语境原则)以及归因结果之间不能矛盾(这是归因是否正确的标准) 例如,动物权利保护者对“填鸭”养鸭法必定持否认看法,如果持肯定看法,则我们会说他说错了,或者他不是一位真正的动物权利保护者。 2 语境补全原则(1) 语境补全原则是说归因主体在知识归因时,要对直接影响归因结果的语境都进行考察,并在归因结果中补充出来。 认识对象是:一根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认识结果是:这根筷子是弯的。对这个认识结果,归因主体应补充的是“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一根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是弯的,这是知识。” 有人会说,这根筷子明明是直的,怎么说“它是弯的”是对的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一看不就清楚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把筷子从杯子里拿出来一看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根筷子是直的”,但这时筷子所处的条件变化了。用这种不同语境下的结论去否认另一语境下的结论是错误的。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无论谁去观察,也不论什么时候去观察,它都是弯的。我们不能因它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如空气或水中是直的,而否认它的弯曲性。由于没有“上帝之眼”,也没有绝对客观的观察,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根筷子的本质就是直的。对筷子弯直的判断,我们正确的说法可以是“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在同一种介质中,这根筷子是直的”。由于“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言自明的预设,我们可以省略不提,因此我们的说法可以变成“在同一种介质中,这根筷子是直的”。当然,如果我们把“在同一种介质中”这个条件也看作不言自明的预设,那么,我们的说法可以变成“这根筷子是直的”,但这时,我们决不可把“这根筷子是直的”看作无条件限制的绝对真理。 把什么当作是本质也是语境化的。 通常认为,水的本质是H2O,其实这只是化学对水本质的理解。物理学对水本质的理解是“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状态下,熔点为0°,沸点为100°,等等。”在饥渴者看来,水的本质是可以解渴。在厌世者看,水的本质是能淹死人。 正如第一性质如长度、质量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状态而发生变化一样,因此,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本质,也没有绝对不变的第0性质。 正由于本文反对有绝对的本质,因此笔者不认为“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是弯的”中要加上“看起来”三字(即“插在有水杯子里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才是正确的。 由于影响知识归因的语境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因此,把影响知识归因的所有语境因素都补充全是不可能的,在归因实践中也是不必要的。 语境补全原则的要求是:在遇到竞争的认识结果时,补全直接影响归因结果的语境,对归因对象进行只有一种答案的归因。 例如,对“一桶大约30斤重的水”,如果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结果:“它很重”和“它很轻”,那么,可补全为:“对3-4岁的儿童来说,这桶水很重;对举重运动员来说,这桶水很轻。”如果出现了第3种认识结果:“它不重也不轻”,则可补全为:“对3-4岁的儿童来说,这桶水很重;对青少年来说,这桶水不重也不轻;对举重运动员来说,这桶水很轻。”这说明,补全什么,也具有语境性。 3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 最佳归因语境原则主张,在进行知识归因时,最佳归因语境下的归因才是合理的。对同一认识对象,常有多种认识结果,这些不同的认识结果在不同的归因语境下都可能归为知识。但由于归因者是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人,由于认识目的在于实践,因此,并非所有的归因语境都是值得选择的,并非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并非所有的认识结果都可以归为知识,都可以成为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员。最佳归因语境原则是建立在“语境具有等级性”的基础上。 “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1) 我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本身也被语境化了。语境化的人对不同语境的评价也必定是语境化的。我们既定的生活方式限制了我们对认识目的、知识标准的选择,从而也制约了我们对语境的评价。现实生活决定我们的语境常是日常的、大众化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对反常的、哲学的语境的评价必定是贬斥的。当我们处于反常的语境时,我们对正常语境的评价也会是贬斥的。无论我们处于什么语境(由于我们是语境化的,我们必定处于某种语境,而且只能处于一种语境),当下的语境才是我们评价的基础。 “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错误性(2) 如果“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如果用“C”表示语境,用“D”表示所有语境的地位,那么“所有的语境都是平等的”可表示为: 这就是说对C的评价,不受C本身的语境的影响,也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