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腾讯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解读腾讯投资与并购逻辑.doc

分析:腾讯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解读腾讯投资与并购逻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腾讯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解读腾讯投资与并购逻辑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3/10?12:25: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创新。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人再多也就1、2万人,是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完的。”腾讯副总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志坚对《创业邦》说。这是他入职腾讯5年来,首次接受媒体的独家专访。“很多人说,腾讯投资并购是这两年是突然冒起来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腾讯在2005年起就陆陆续续做了一些投资和收购,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的投资金额和数量都是翻番的,只是很多案子之前并没有对外宣布而已。”彭说。   过去这几年,腾讯已经投资收购了过百家公司,投入金额超过百亿人民币。仅从数量上来看,这两个数字绝对不输于任何一家一线VC的盘子,而且是全线布局。不仅在中国投,在美国、在日韩、在东南亚都有企鹅的影子;既有游戏公司,也有华谊这样的传统媒体公司;既有规模庞大的电商公司,也有微型的开发团队;既有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也有以LP身份参与的创投基金。   长期以来,腾讯给人的固有印象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几乎所有产品线都是围绕QQ这款核武器展开的(当然,将来可能还会加上微信),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模仿别人,产品路径清晰无比;但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腾讯投谁、收购谁的逻辑是什么,让外界颇感迷惑。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是彭志坚最不希望得到的两个标签。腾讯虽然是几千亿人民币市值的上市公司,但还是充满着各种危机与挑战,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都可能被人颠覆。腾讯成立产业共赢基金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投资并购的手段,依托腾讯开放平台,和产业上下游的公司进行合作,做一个产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合作者,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链。彭说。   作为一家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有没有可能像思科、Google那样通过正向的资本运作,不断强大自己的业务,并且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福音,而非天敌?   一、腾讯的投资战略是什么?   翻开腾讯过去几年的投资清单,??传统的眼光分析几乎不可能找到什么规律:种子阶段的项目有投,A、B轮的公司有投,Pre-IPO的有投,甚至艺龙、华谊兄弟这样的上市公司也投。天使、VC、PE,每种类型的投资机构都可以往腾讯身上套。面目不清,是外界对腾讯投资布局的最大感受。   彭志坚:关于我们的投资策略,其实在腾讯内部非常清晰,最核心的就是战略价值,大部分案子我们是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并重,但第一位的永远是战略价值。   什么是战略价值?一个是优势互补,一个是前瞻布局。优势互补比较容易理解。就前瞻性布局来说,有一些投资短期之内看不到明显的合作点在哪里,但是它有潜在的长远战略价值。就像下围棋一样,一个子下去,你也不知道最后什么结果,有可能这个子被人家吃掉了,有可能逐渐占一大块空地,也有可能在关子阶段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棋子,所以这些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前瞻性的布局,我们会这么考虑。(旁白:所谓战略价值,都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即人无我有、我取人舍。说白了,这和市场竞争有关,可以看做是一场零和游戏。比如腾讯投资金山,就是不想让自己在安全领域受制于人;投资顺网,就是要扼住网吧这条中国互联网的隐秘咽喉。显然,这都属于战略价值。)   二、为什么投资电商?   到目前为止,腾讯最大的一串战略投资,当属电商。这也是腾讯备受争议的投资领域。原因很简单,在高举高打两年之后,中国电商行业已经成了投资机构的重灾区,几乎没有赢家。   彭志坚:其实腾讯一直做电商,从拍拍开始做起,只不过当时没有看的太清楚,所以一直没有发力。到2010年后,我们越来越觉得电商是未来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有一种很紧迫的感觉。腾讯必须随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用户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成长,不光要玩游戏,还干别的事,比如网上购物,比如网上学习,等等。我们就必须让我们提供的服务跟着用户的成长而成长。   当时我们想,要做这件事情,需要两个方面的积累:一方面是人才;另一方面是业务。从人才讲,投资和收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从业务上讲,阿里系已经规模庞大,C2C这条路已无法继续走通;而B-C方面京东快速崛起,在品类和口碑上的影响力别人也一时难以超越。作为平台型公司的腾讯,应该怎么切入?   坦白说,腾讯的流量很大,但电商流量还不大。只有培养用户在腾讯平台进行网购的习惯,积累电商流量,腾讯电商才有机会。电商流量从哪里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些核心品类,作为培养电商流量的基础。这些品类要足够标准、规模足够大、用户群足够多,所以3C类电商投资了易迅、鞋类电商投资了好乐买。我们甚至也考虑过1号店等其他合作伙伴。在有了充足的电商流量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之上打造一个类似Am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