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之情。此诗吟咏鹧鸪,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应是游子、佳人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1、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2、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1、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梳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头部的两根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帽带。 纯净的 露水 接连不断 的蝉鸣声 凭借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合作探究 1、本首诗是什么体例 的诗歌?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 )? 3、饮清露是什么意思? 4、饮清露象征着什么? 五言绝句,托物言志的咏蝉诗 帽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帽带。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 的露水,其实蝉是靠刺吸植物的汁液生活的,哪里可能只是喝露水。 象征人的品格高洁,表面看是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5、次句“流响出疏桐”总体看写 的是( )? 6、流响状写什么? 7、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 8、此句有什么作用? 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 的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在上两句基础上引发诗的议论蝉声的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别有会心 的强调什么? 总写了蝉鸣声 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 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 状写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是对蝉声远传的生动的描写,引发三、四两句的思考分析 强调了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不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 10、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是什么真理? 11、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 、 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清人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 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赏析: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写作手法: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 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比兴、托物言志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因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人们誉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内容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 雁 杜甫 ★理解内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