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然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物碱.ppt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物碱

生物碱沉淀反应 取粉防己碱的酸水液置于3支小试管中,每份1ml,分别滴加下列试剂2~3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及颜色变化。 ①碘化铋钾试剂 ②碘-碘化钾试剂 ③硅钨酸试剂 化学鉴定: 实训项目 * 吸附剂:硅胶-CMC-Na板 展开剂:氯仿-丙酮-甲醇(6∶1∶1) 试 样:0.1%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醇溶液(自制) 对照品:0.1%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醇溶液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薄层色谱鉴定: 实训项目 * 1. 提取总生物碱时,回收乙醇至稀浸膏即可,否则加入1%HCl液后,会结块而影响提取效果。 2. 两相溶剂萃取法操作时应注意不要用力振摇,将分液漏斗轻轻旋转摇动,以免产生乳化现象。 解决乳化方法:将较难分层的乳化液置于三角烧瓶中,取定性滤纸少许揉成蓬松的团块,放入乳化液中,用玻璃棒搅拌片刻后,乳化液中的粘稠物质被吸附在滤纸团的周围,破坏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克服了乳化现象,因而得到澄清溶液。然后滤过,也可加入适量溶剂洗涤滤纸团,滤过,合并溶液即可。 实训项目 基本操作注意点: * 3. 在进行两相溶液萃取时,力求萃取完全,提尽生物碱,防止生物碱丢失而影响收得率。 检查生物碱是否萃取完全的方法,通常采用薄层板、纸上斑点试验方法和生物碱沉淀反应鉴定。取最后一次氯仿萃取液数滴,水浴上蒸去溶剂,残留物用5%盐酸溶液0.5ml溶解后,倒入试管中,加碘化铋钾试剂1~2滴,如无沉淀或无明显混浊,则表示生物碱已提取完全或基本被提取完全,否则应继续萃取。也可将最后一次氯仿萃取液1滴,滴于一薄层板或滤纸片上,待氯仿挥尽之后,喷洒改良碘化铋钾试剂,观察有无红棕色斑点出现,若无红棕色斑点,表示已萃取完全。 实训项目 基本操作注意点: * 实训目的: 能够运用渗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连续回流法和结晶法的操作技术对一叶萩中的一叶萩碱进行提取和分离。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法鉴定一叶萩碱。 熟悉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项目三:一叶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训项目 * 实训器材: 一叶萩叶、H2SO4、阳离子交换树脂 NH4OH、石油醚、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中性氧化铝、氯仿、乙醇、一叶萩碱对照品、珐琅缸、试管、树脂柱、烧杯、渗漉筒、培养皿、 沙氏提取器、锥形瓶 、层析缸 实训项目 * 一叶萩碱(securinine) 结构: 实训项目 * 一叶萩碱是吲哚里西啶衍生物,为淡黄色棱晶,熔点142—143℃,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氯仿,微溶于乙醚、石油醚或丙酮。 一叶萩碱N原子三价都结在环中,有一定程度的碱性(pKa=7.2),因而具有生物碱的一般通性,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性质: 性质: 实训项目 * 利用酸水提取法将生物体内多种形式的生物碱转变为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盐而被提出。 酸水提取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生物碱盐阳离子交换在树脂上,而杂质随溶液流出柱。树脂用氨水碱化,使生物碱从树脂上游离出来,再将树脂用有机溶剂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即可得到生物碱。 流程见生物碱挂图6-8 基本原理: 实训项目 * 取渗漉液置于3支小试管中,每份1ml,分别滴加下列试剂2~3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及颜色变化。 ①碘化铋钾试剂 ②碘-碘化钾试剂 ③硅钨酸试剂 鉴定: (1)生物碱的定性试验 实训项目 * 吸附剂:中性氧化铝(200~300目)软板 展开剂:①氯仿:石油醚 (1:1) ②氯仿 ③氯仿:乙醇 (7:3) 试 样:一叶萩碱/CHCl3液 对照品:一叶萩碱/CHCl3液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2)薄层色谱鉴定 实训项目 * 1.用渗漉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生物碱时,渗漉和交换的速度应适当。 2.树脂要自然风干。氨水碱化后的树脂,要挥发散多余的氨水,否则会影响提取效果。 基本操作注意点: 实训项目 * [1] [2] [3] 吴剑峰,叶桂存,王天玲,等.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 58~60 [4] [5] [10] [11] 肖崇厚,陆蕴茹,凌罗庆,等.中药化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7, 100~115 [6] 杨志胜,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