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看中国企业的互联网狂躁症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5/10/7?18:05: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根据科技博客VentureBeat的最新报道,知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了2015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在上榜的100家公司中,苹果、谷歌、微软、IBM至少已经连续第5年位居前列,凸显出科技在全球的影响力。
Interbrand是谁?
Interbrand所发布的这份报告可以说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权威性,尤其是对于品牌所做出的评价。那么它到底是谁呢?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Interbrand(国际品牌集团)成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大型品牌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品牌咨询服务。Interbrand的客户群体覆盖约2/3全球财富100强的公司。作为全球广告、营销和公司传播领域领导先驱——宏盟集团(Omnicom?Group)的成员企业,Interbrand拥有覆盖全球的资源网络,迄今已在28个国家设有42个办事处。也就说Interbrand是一家国家化的品牌咨询公司,因此其所发布的榜单具有一定的国际参考价值与意义。
由于其本身的专业性,以及具有一定的历史可信度。在过去的16年中,Interbrand研究了数百个品牌,以确定谁是最具价值的品牌,并借此建立了考量的模型。尽管当前考量的指标还不是非常精细,但Interbrand的评定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与参考意义。其评价的维度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财务业绩、对于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力、有多强的竞争力,而这些恰恰是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这是科技的时代
关注Interbrand的榜单会发现,今年是苹果和谷歌连续第三年分别占据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各自的品牌在过去几年表现一直十分优异。而从榜单的前五来看,除了可口可乐之外,其余四席全部被科技公司所占领。其中,苹果的品牌价值为1702.76亿美元,同比增长43%;谷歌的品牌价值为120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而苹果与谷歌之所以连续三年占据榜单的前两席,其中主要的关键因素是三点:一是苹果和谷歌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强劲,其股价一直在增长;二是他们的产品在地球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谷歌???搜索、Android,以及苹果的iPhone、iPad等;三是苹果和谷歌一直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方向,是智能化时代的风向标。
在Interbrand榜单的100家公司中,科技公司占据了28家,从数量上来看达到了三分之一,但在品牌价值层面上来看,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科技公司的品牌价值度相比于其它行业而言,其价值更高。当然,从这榜单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时代中最具价值的当属科技产业。
除了我们熟悉的苹果、谷歌之外,还有微软、英特尔、IBM、亚马逊、思科、甲骨文、惠普、Facebook、三星等科技公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有两家中国企业上榜,而这两家上榜的企业也正是科技领域的公司。其中一家当然是大家熟知的华为,排在第88位,品牌价值为4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联想是今年新上榜的公司,品牌价值为41.14亿美元,刚刚好抓了个尾巴,排名第100位。
这是继华为之后第二个登上Interbrand品牌价值榜单的中国品牌,而其他当前在国内大肆鼓吹的互联网企业与非互联网企业都没排上号,或者说都还在等号的过程中。其他上榜的科技公司包括微软(第4)、IBM(第5)、三星(第7)、亚马逊(第10)、英特尔(第14)、思科(第15)、甲骨文(第16)、惠普(第18)、Facebook(第23)、eBay(第32)、Paypal(第97)、联想集团(第100)。其中,Facebook的上升幅度最大,从29位提升至23位,这要归功于该公司品牌价值增长了54%。
我们患上了互联网狂躁病
从这个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信息?今天中国那么多号称“独特”,或者是全世界“领先”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一个上榜?不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金融、服饰、互联网、能源、餐饮、工业等产业,通过今天国内的媒体来看,似乎没有一家不是“牛逼”的企业。做快餐的开发了个APP就说自己是餐饮领域的颠覆者;开家居建材城的开发个APP就说自己是O2O;没有金融牌照却想干“高利贷”的,于是就搞了个网络借贷网站就说自己是P2P;卖菜的去搞避孕套叫跨界。
而更奇葩的是完成没有自己核心技术,也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靠着外包的方式组装产品的“皮包”公司戴上个“互联网思维”的帽子,摇身一变就不是“坑人”企业,而是“伟大”的颠覆者了。比如乐视,没有一项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靠着“组装+低价”,就非常不“谦虚”的给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