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新改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音韵学基本概述 二、上古语音系统 三、中古语音系统 四、近古语音系统 (2) 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宋),以《切韵》为主要材料; 隋:陆法言《切韵》 宋:陈彭年《广韵》(《大宋重修广韵》) (3) 近古时期(元、明、清),以《中原音韵》为主要材料; 元:周德清 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二)音韵学发展 1.魏晋至唐宋为音韵学的创立期 (1)魏·李登《声类》 (第一部韵书) (2)晋·吕静《韵集》 (3)隋·陆法言《切韵》 (4)六朝·沈约等发 现了“四声”(平, 上,去,入) (5)唐末·和尚守温创立 了30个字母(声母) (宋人又增加了6个) (6)宋·陈彭年《广韵》 3、现代是音韵学的全盛期 (1)著名学者:章炳麟(章太炎)、黄侃、高本汉、李方桂、王力; (2)创立了“北音学”。 音节 (一)声母(声,母,纽,声纽,字母) 1、五音、七音(见课文) 2、清音、浊音 3、全清、次清 4、全浊、次浊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 音、擦音、塞擦音。 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擦音。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二)韵母 1、 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 2、韵部和韵目 韵部:韵书中把所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3. 小韵:韵书中把一韵之内而声母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小韵。 4. 韵摄:不考虑韵头和声调,把韵腹相 近,韵尾相同的韵归在一起,叫韵摄。 5. 韵类:系联韵书中根据反切下字得出来的归类。 6、等呼 7、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就叫阴声韵。 8、阳声韵:以鼻辅音(-m,-n,-η)收尾的就叫阳声韵。 9、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就叫入声韵。 (三) 声调 1、四声:韵文的创造者为了使韵文达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 2、平仄:就是四声的分类 平:中古的平声;现代的阴平、阳平。 仄:中古的上,去,入三声;现代上声、去声。 一 叶(xié)韵 语音随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今天读《诗经》觉得有些地方不押韵,就是语音发生变化的结果。但是过去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古代的语音和后代的语音是一样的,之所以有不和谐的韵脚,是因为古人临时改读某些字,以求押韵,于是就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都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比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其南” 。南北朝人沈重《诗音义》就在“南”字下注:“协句,宜乃林反”,说明当时“南”与“音”的韵已经不相同了,为了读起来和谐押韵,要把“南”(中古读那含切, “覃”韵)临时改读为“乃林切”(“侵”韵)。 《小雅·棠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集注》“家,叶古胡反。”(音“姑”) 《召南·行露》二章:“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汝無家?何以速我獄?” 《集注》“家,叶音穀。” 《 召南·行露》三章:“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汝無家?何以速我訟?” 《集注》“家,叶格空反。”(音“公”) 这样,一个字就有多种读音,可以和任何一个韵脚押韵,完全失去了客观标准。 “叶韵”说不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语言,所以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但它的影响却很深,直到明代的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才第一次明确指出“叶韵”说的错误,并提出了“时有古今,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论断。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 激。” 胜,及物动词,读shēng; 《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 胜,非善之善者也。” 胜,不及物动词,读shèng;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王,名词,读wáng;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 王,动词,读wàng; 《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焉,必以分人。” 分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