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 第二章 第一讲
例1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形成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可以判断外力以风力为主。根据图例判断绿洲区分布位置,推断出河流流向,地下水流向。第(2)题,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 答案 (1)C (2)D 例2 (加试题)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解析 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侵蚀切割)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 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考点专练]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读表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正确。 答案 1.B 2.D 3.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 B.地下石油资源锐减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D.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解析 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是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5.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高中语文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共16张PPT).pptx
-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练习卷(无答案).docx
-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 全章复习 巩固练习(无答案).docx
-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7.5 陕西省(共32张PPT).pptx
-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doc
- 广西桂林市永福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件(29张ppt).ppt
-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doc
- 广西贵港市桂平二中2018年中考复习之“国情部分”检测题.docx
-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同步测试卷.doc
-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同步测试卷.doc
文档评论(0)